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35/4/www.xsdd.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35/4/www.xsdd.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5/7)_黄帝内经_最新顶点小说网

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5/7)

腹睡睡然[4]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癃瘙;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涩甚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沉痔[5]。

【提要】本段讲肾脉出现缓、急、小、大、滑、涩这些脉象时所对应的病证。

【注释】?[1]骨癫疾是病邪深入至骨,邪气壅闭而胀满,伴有汗出于外,烦闷于内等现象的病证。属重证。

[2]奔豚是五积病之一,指肾脏积气。其病发自少腹,上至心下,似豚奔突,上下走窜,故名奔豚。

[3]石水是水肿病的一种。《金匮要略》中形容它的症状为脉沉、腹满而不喘。

[4]睡睡然睡,音垂,重而下坠之意。睡睡然,即形容腹大胀满,似要下坠的样子。

[5]不月沉痔月,即指月经;不月,就是月经不来,引申为月经不调。沉痔,即指日久不愈的痔疮。

【白话解】肾脉急甚的,主病邪深入于骨的骨癫疾;微急的,主肾气沉滞以致失神昏厥的病证以及肾脏积气的奔豚证,还会见到两足难以屈伸,大小便不通等症状。肾脉缓甚的,主脊背痛不可仰的病证;微缓的,主洞病,这种洞病的症状,是食物下咽之后,还未消化即便吐出。肾脉大甚的,是火盛水衰的阴痿病;微大的,是气停水积的石水病,其病会见到肿胀起于脐下,其肿势下至少腹,而使少腹胀满下坠,上至胃脘,它是属于不易治疗的死证。肾脉小甚的,主直泻无度的洞泄病;微小的,是多食善饥的消瘅病。肾脉滑甚的,是小便癃闭,兼见阴囊肿大的癀癃病;微滑的,主热伤肾气的骨痿病,其病能坐而不能起,起则双目昏黑,视物不清,若无所睹。肾脉涩甚的,会见到气血阻滞以致外发大痈;微涩的,主妇女月经不调的病证,或是日久不愈的痔疾。

【原文】黄帝日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日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3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囱之,已发针,疾按其瘸[3],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4]也。

【提要】本段讲出现缓、急、小、大、滑、涩这些脉象时所对应的针刺治疗方法。

【注释】[1]内同≈qu;纳≈qu;,即以针刺人皮肤的意思。

[2]循即指按摩。

[3]痛音委,指针刺后皮肤上起的瘢痕,在此代指针孔。

[4]甘药是指性味甘温的药物。脾属土而喜甘,用甘药可补益脾气,脾旺则五脏之气俱盛,所以对阴阳形气俱不足的患者,不用针刺而用甘药来调理。

【白话解】黄帝问对于在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上述六种脉象时的情况,应该怎样进行相应的针刺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各种出现急脉的病证,大多是寒性的;出现缓脉的病证,大多是热性的;出现大脉的病证,属于阳盛而气有余,阴衰而血不足;出现小脉的病证,属于阳虚阴弱,气血皆少;出现滑脉的病证,属于阳气盛实而微有热;出现涩脉的病证,属于气滞,且阳气不足而微有寒(按本句原文为≈qu;多血少气≈qu;,而涩脉实为气滞少血,故疑≈qu;多血≈qu;乃为≈qu;少血≈qu;之误,详见按语)。所以,在针刺治疗出现急脉的病证时,因其多寒,且寒从阴而难去,故要深刺,并长时间留针;在针刺治疗出现缓脉的病变时,因其多热,且热邪从阳而易散,故要浅刺,并迅速出针,而使热邪得以随针外泄;在针刺治疗出现大脉的病变时,因其阳盛而多气,故可以微泻其气,但不能出血;在针刺治疗出现滑脉的病变时,因其阳气盛实而微有热,故应当在进针后迅速出针,且进针亦宜较浅,以疏泄体表的阳气而宣散热邪;在针刺治疗出现涩脉的病变时,因其气滞而不易得气,故在针刺时必须刺中患者的经脉,并且要随着经气的运行方向行针,还要长时间的留针,此外在针刺之前还必须先按摩经脉的循行通路,使其气血流通以利经气运行,在出针之后,更要迅速地按揉针孔,不使它出血,从而使经脉中的气血调和。至于各种出现小脉的病变,因其阳虚阴弱,气血皆少,内外的形气都已不足,故不适宜使用针法进行治疗,而应当使用甘药来进行调治。

【按语】涩者多血少气从涩脉的性质而言,这里的≈qu;多血≈qu;似为≈qu;少血≈qu;之误。张介宾说涩脉说明有气滞,是血少;气血俱虚,则阳气不足,所以微微表现出寒象。

【原文】黄帝日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岐伯答日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

黄帝日荥输与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日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黄帝日治内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帝内经】最新更新章节〖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地址https://www.xsdd.net/49/49027/93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