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4/7)
,是血热而燥,会时时口渴;微滑的,会见到热在于下的心疝牵引脐周作痛,并有少腹部的肠鸣。心脉涩甚的,会见到音哑而不能说话;微涩的,会见到血溢而发生吐血、衄血之类的病证、四肢逆厥以及耳鸣等头部疾患。
【原文】?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为胫肿;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小甚为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1]上气,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瘘,在颈支腋之间,下不胜其上,其应善疫矣。
【提要】本段讲肺脉出现缓、急、小、大、滑、涩这些脉象时所对应的病证。
【注释】[1]息贲贲,音奔。息贲,属五积病之一。因肺气郁结于肋下,而致喘息上贲气急,故名息贲。
【白话解】肺脉急甚的,是癫疾的脉象表现;微急的,是肺中有寒热并存的病证,可见到倦怠乏力,咳而唾血,并牵引腰背胸部作痛,或是鼻中有息肉而导致鼻腔阻塞不通、呼吸不畅等症状。肺脉缓甚的,是表虚而多汗;微缓的,是手足软弱无力的痿证、瘘疮病、半身不遂以及头部以下汗出不止的证候。肺脉大甚的,会见到足胫部肿胀;微大的,是烦满喘息而呕吐的肺痹病,其发作时会牵引胸背作痛,且怕见日光。肺脉小甚的,是阳气虚而腑气不固的泄泻病;微小的,是多食善饥的消瘅病。肺脉滑甚的,会见到喘息气急,肺气上逆;微滑的,会见到口鼻与二阴出血。肺脉涩甚的,会见到呕血;微涩的,主因气滞而形成的鼠瘘病,其病发于颈项及腋肋之间,同时还会伴有下肢轻而上肢重的感觉,此外患者还常常会感到下肢酸软无力。
【原文】肝脉急甚者为恶言;微急为肥气[1],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2]也。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小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癀疝[3]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涩为瘼挛筋痹。
【提要】本段讲肝脉出现缓、急、小、大、滑、涩这些脉象时所对应的病证。
【注释】[1]肥气属五积之一,是肝积的病名。肥气,是形容肝气聚于左胁之下,如倒扣的杯子,突出如肉,而显得肥盛的样子。
[2]水瘕痹瘕,指的是腹中聚散无常、时有时无的结块肿物。痹,是闭的意思。水瘕痹,就是水积于胸下而结聚成形,并见小便不利的病证。
[3]癀疝癀,音颓,阴囊肿大叫做癀。癀疝,是疝气的一种。
【白话解】肝脉急甚的,会见到口出愤怒的言语,易怒少喜;微急的,是肝气积聚于胁下所致的肥气病,其状隆起如肉,就好像倒扣着的杯子一样。肝脉缓甚的,会见到时时呕吐;微缓的,是水积胸胁所致的水瘕痹病,同时还会出现小便不利。肝脉大甚的,主肝气郁盛而内发痈肿,其病会见到时常呕吐和出鼻血;微大的,是肝痹病,其病会见到阴器收缩,咳嗽时牵引少腹部作痛。肝脉小甚的,主血不足而口渴多饮;微小的,主多食善饥的消瘅病。肝脉滑甚的,主阴囊肿大的癀疝病;微滑的,主遗尿病。肝脉涩甚的,是水湿溢于肢体的溢饮病;微涩的,主因血虚所致的筋脉拘挛不舒的筋痹病。
【原文】?脾脉急甚为痪瘀;微急为膈中[1],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大甚为击仆;微大为疝气,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瘸癃;微滑为虫毒蜻蝎[2]腹热。涩甚为肠瘸微涩为内瘸,多下脓血。
【提要】本段讲脾脉出现缓、急、小、大、滑、涩这些脉象时所对应的病证。
【注释】[1]膈中指肝旺侮脾以致脾不能运的病证,其主症是饮食入胃后又复吐出(食人即吐)。
[2]虫毒蝻蝎泛指肠中的各种寄生虫病。≈qu;蜻≈qu;字和≈qu;虫尤≈qu;字均通≈qu;蛔≈qu;字,音回。
【白话解】脾脉急甚的,主手足搐搦;微急的,是膈中病,会见到因脾气不能上通而致饮食入胃后复吐出,大便下涎沫等症状。脾脉缓甚的,会见到四肢痿软无力而厥冷;微缓的,是风痿,会见到四肢偏废,但因其病在经络而不在内脏,所以心里明白,神志清楚,就好像没有病一样。脾脉大甚的,主猝然昏仆的病证,其病状就好像突然被击而倒地一样;微大的,是疝气,其病乃是由脾气壅滞而导致的腹中有大脓血且在肠胃之外的病证。脾脉小甚的,主寒热往来的病证;微小的,是多食善饥的消瘅病。脾脉滑甚的,是阴囊肿大兼见小便不通的癀癃病;微滑的,主腹中之湿热熏蒸于脾而生的各种虫病。脾脉涩甚的,是大肠脱出的肠癀病;微涩的,是肠腑溃烂**的内癀病,其病大便中会便下很多脓血。
【原文】肾脉急甚为骨癫疾[1];微急为沉厥奔豚[2],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3],起脐已下至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帝内经】最新更新章节〖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地址https://www.xsdd.net/49/49027/93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