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圳里搓(4/5)
天晚上用沙罐子将半斤米烧成饭再睡觉,天刚刚亮就爬起来,将半斤米的饭分成早餐和中餐各一份,然后吃了早上那一份已经发凉的饭以后再提着另一份中餐去上学。从黄茅尖走到公社的中心完小,有十三四里路,其中大部分是山路。去的时候以下山的路为主平路为辅,回来的时候以上山为主。这一路上还没有一个同学随行。农忙的时候还要请假帮继父干农活。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年半之久。我爸爸的学习成绩由五分降到了两分。
我爸爸想:只有一个学期就要高小毕业了。如果这样下去,一定是通不过初中的入学考试的。
“妈,我要转学”我爸爸提高胆量对我奶奶一个人说,他害怕他的继父。
“转到哪里?”我奶奶问道。
“转到舅舅那边那个学校去”我爸爸早就想好了地方。我老舅家住在青龙头包公庙附近,那里离青龙学校只有三里路,我爸爸曾经去过那所学校,觉得那里才是他完成学业的地方。
我奶奶与我老舅联系,老舅坚决支持我爸爸转学的想法。毕竟十二三岁的孩子为家里做不了多少事,我爷爷在我老舅的协调下也没有强烈反对。
我爸爸转到青龙小学以后,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又上升到了四分或者五分。青龙学校只有六个人考上了浏阳七中的初中班,我爸爸就是其中一个。
八
我爸爸在浏阳七中被编入62班。
家里经济特别困难,继父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供养我爸爸。
我爸爸在浏阳七中的学杂费都是由我老舅资助。
读了一年初中之后,遇上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奶奶患上了干经痨,我奶奶和我爷爷生下的一个姑姑一个叔叔也饿死了,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我爸爸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离开了学校,开始在黄茅尖上干农活。
黄茅尖上竹山多,竹山多的地方蚊子就多。干农活的时候经常碰到两种可怕的蚊子,一种叫黄鸡婆,另一种叫鸡屎蚊子,都是非常非常小又非常非常毒的蚊子。我爸爸被这两种蚊子咬得全身溃烂,穿不了鞋子。
在黄龙小学担任小学教员的聂香玲老师得知我爸爸的情况以后非常同情,并把我爸爸的情况告诉了他的丈夫谭均庆同志。谭均庆同志当时是公社的粮油员,有一天,他突然来到我们家,问我爸爸愿不愿意继续读书,说浏阳五中要招收一批“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学员。这个班不收学费也不收伙食费,白天组织学员从事农业生产创造收入,其他时间就上课学习文化知识。
我父亲在苦闷之际得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他继父看见他也不是个干农活的料,只要不交学费和伙食费,就同意了。
九
一九六四年正月,我爸爸来到了这个“农业技术培训班”。
这个班的学员有二十四名,全部是辍学在家的青年重返校园。分别来自长沙县五美公社,浏阳县的镇头公社、跃龙公社、北星公社、普迹公社、官桥公社、柏加公社和金江公社。
晴天,他们在田里种稻子,在土里种蔬菜、种棉花、种果树,或者负责装卸,或者学习开煤气机等。
雨雪天或者晚上,他们点煤油灯学习文化知识,学习***著作,学习写字、绘画,还学习财会知识。
学校号召他们以董加耕为榜样,努力学习,毕业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把知识奉献给家乡,建设好家乡。
“春风吹春风扬,春风送我回故乡。凌云志,心中藏,要教穷山变富乡。”我爸爸在这里读了一年之后就结业了,他哼着学校里教会的歌曲回到了黄茅尖。
他成了这里最有文化的年轻人。
十
一九六五年,谭均庆同志调到浏阳县粮食局,他的夫人聂香玲老师也要随夫进城了。黄龙学校一时找不到老师。
黄龙大队当时就想到我爸爸这个学历最高的年轻人,通知我爸爸到黄龙小学担任教员。我爸爸因此有了五年半从事小学教育的履历。
我爸爸很喜欢教书,他在黄龙学校的表现多次得到公社文教办的表扬。
在我爸爸担任小学教员的第一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开始了。中共中央印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首次提出了要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运动的内容,前期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后简称为“四清”运动。
当时,县与县之间交叉调动社教工作队。黄龙大队只有160多人,是当时公社最小的大队,但也派来了三个工作队员,他们都来自灵县。
在四清运动中,从记工员到大队支部书记,只要上了干部名单的人,通通列为四不清人员。分成四个类型过关:一类是好的,二类是比较好的,三类是问题严重的,四类是问题特别严重的。运动后期,要求每个公社都要划一个新生资产阶级分子,要清查漏网地主、富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泥巴墙的记忆】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圳里搓〗地址https://www.xsdd.net/407/407789/10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