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圳里搓(5/5)


由于我何爷爷被镇压的问题有一部分人知道消息,有人就造谣说我何爷爷是恶霸地主,工作队就偏听偏信,张榜公布我奶奶、我爸爸和我叔叔三人为地主成分。

我爸爸不断地写信反映我何爷爷的情况,要求调查核实我何爷爷的身份,但派出去调查了情况回来的干部明知我何爷爷家在汩罗划的是贫农成分,但仍然不平反。直到一九七四年,黄龙大队才宣布将我奶奶、我爸爸和我叔叔的成分改为贫农成分。

在划为地主成分的那些年,我家饱受冷眼。我爸爸连参加民兵组织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更不用说入团入党了,他看到很多成分不好的结婚都受到歧视,内心充满焦虑。

我爸爸在黄龙学校教书,是拿工分的,收入比民办教师还低。虽然多次受到表扬,但成份不好的人随时都有被辞退的可能。

我爸爸原来计划二十五岁再考虑结婚,在此之前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但被划为地主成分以后,我爸爸开始感到前途渺茫了,就重新调整了人生的方向。他决定先解决终身大事,只要有了后代,他这一辈子没希望了,他的后代可以再努力,他就为儿女们打点基础好了。于是,他又将自己的名字中的“楚”字改成“础”字,把我何爷爷要他“立楚”的建功立业的意思改成了“立础”打基础的意思。

一九六七年,我爸爸经人介绍,与当时还只有十七岁的我母亲谈恋爱,并在当年结了婚。

十一

一九六八年五月,正值全国人民大兴学习***著作的高潮的时候,我出生了。当时流行的是“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那一时期有很多家庭都给新生儿取名“永忠”。我在湖南师大读书的时候,换过两栋学生宿舍,每栋宿舍里都有十多个不同姓氏的“永忠”出现在一楼收邮件的黑板报上。

我爸爸说,他给我取名“永忠”,其实是有一些特别的想法。

他觉得给我取这个名字非常好。因为我们姓郑,“郑”字是从一点开始写的,他的名字的“立”也是从一点开始写的。西晋·陈寿《三国志)里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取这个名字正好可以教育儿女要从小事做起。

他内心还有一个想法是,浏阳西乡话里,“永”字和“忍”字同音,“忠”字与“衷”字也同音。他说,虽然他和很多父母一样给孩子取名“永忠”,但他不是要我愚忠,他只是取了这两个字的谐音,他心中的名字是“忍衷”。他希望我将来能够学会忍耐,不要锋芒毕露。

后来生了我弟弟的时候,我爸爸将我弟弟取名为“永恒”,希望他永远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名字激励了我弟弟一路好好学习。我爸爸给我弟弟取这个名字,也再次表达了他要他的儿女们“一切要从小事做起”的教育观,因为“永”字和“恒”的第一笔都是一点。

一九七五年,此时正值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我大妹妹出生了。我爸爸觉得这是一个“秀才遇了兵,有理说不清”的时代。为了掩盖他内心的这种想法,也为了让我妹妹的名字更有意义,我爸爸利用“遇兵”与“裕斌”同音的特点,就给我妹妹取名为“裕斌”。“裕”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斌”就是能文能武。“裕”字和“斌”字的第一笔也是一点,这正好符合了我爸爸要我们每个子女都从小事做起的用意。

我小妹妹一九七七年出生,这时候已经打倒了四人邦,我爸爸希望我妹妹多读点书,便给她取名为“学恒”。我爸爸说他引用的是《曾广贤文》上的“人贵有志,学贵有恒”的话,同时他也是看中了这两个字都是从一点开始写起的特征。

我出生以后,我爷爷感到家庭负担明显加重了,我爸爸教书一年才两千分工,收入太少,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不活,所以坚决要求我爸爸辞职。虽然文教办反复上门做工作,我爸爸最后还是听从了我爷爷的意见。。

我们家建了泥巴墙的房子以后,我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我弟弟单独过,我爷爷奶奶与我叔叔、细姑一起过,从此自己做主,结束了“圳里搓”的日子。

在包产到户之前,我们这个小家增加到六口人,我爸爸妈妈没日没夜拚命干,坚决不要大队提供的任何救济。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也过得干干净净,没有欠生产队的账,也没有欠亲戚的账。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泥巴墙的记忆】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圳里搓〗地址https://www.xsdd.net/407/407789/10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