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山之缘(5/5)
蚊帐上,每天睡觉熄灯之前看一遍,早上起床之前看一遍,中午吃完饭回寝室看一遍。这样几乎没有多占用我的任何学习时间。说干就干,我马上买了针线,将描下来的地图挂在了蚊帐上。这一招还真灵。一个月下来,我把书上的地图背得滚瓜烂熟。那年预考考了五十分地图,我一分也没有丢。
我的历史课的成绩也不好,我反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历史书都已经翻烂了,那些内容似熟悉非熟悉。说不熟悉吧,好像翻到哪里都见过;说熟悉吧,每次考试不是这里忘记答就是那里忘记答。最后我总结一点,问题出在不会答题上,对于那些记分的点总是没答或者少答,与题目无关的点答了很多。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了。我找了一本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只看题目不看答案,自己先作答。及时发现自己写的答案和书上的答案差在哪里,再分析纠正一遍。这样反反复复做了一百道题左右,发现自己回答的比历史复习资料上回答的还要全面,历史成绩就这样提高了。高三期末考试,应该说是我的历史课考得最好的一次,所有的题目全部答对了。满心欢喜这次期末考试的历史课要拿满分的,可是分数下来以后让我大吃一惊,居然只有分。我将标准答案对了一遍,没错啊,全答对了。我觉得这是阅卷老师看错了,这一错不要紧,让我在班上的排名一下子掉下来十多名,面子上挂不住了。于是我就去找历史课老师反映情况,想把分数调上来。历史课老师叫陈剑,是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老师,我向他反映试卷看错了。陈老师把试卷拿过去看了看,就说了一句话,“谁叫你的字迹这么潦草,我怎么看得清呢”我心想,对啊,确实是有些潦草,不认真看,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好在现在还不是参加的高考,如果是高考,我的字迹这么潦草,就是全部做对了又怎么样呢,不还是没有分啊。我朝陈老师点了一下头就回教室了,再也不争这个分数了。我一路上告诫自己,无论哪门功课,字迹一定要工整,否则,高考就会失败。在高考的考场上,这个问题是我看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考上大学以后,第一个写信感谢的老师就是这个历史老师,他没有纵容我,及时发现和指出了我的缺点。
政治课是除了语文之外我最喜欢的课。我特别喜欢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觉得哲学学了让人聪明。预考的时候,我和我同寝室的一个理科生都得了分的政治课分数。一天,我们俩一起去散步。我主动问他,“你觉得政治要不要利用最后这段时间再复习一下?”他说,“不用了,再怎么复习,也就这个样子了。”我本来也认为再复习没什么用了,他这么一说之后我反而觉得要好好复习一下,看看现在我们俩是同样的分数,到时候我们两个到底有没有差距。于是我把所有的哲学概念又花了一个星期的早自习的时间背诵。结果那年高考出了分不定向选择的政治题目,多选一个或者少选一个要倒扣分。由于我把概念背得熟,判断起来容易,一分也没有丢。而我的这位室友,丢分丢得很惨。我的政治打了分,他只打了分。痛失那年考上大学的机会。
我经历了进高三的风波以后,人开始变得成熟了。我在实践中摸索的一套新的学习方法也完全管用。考前三个月的时候,我回了一次家,我外婆问我“今年考得上大学么”,我开始自信的表态,“大学不敢保证,考个中专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就在那一届,我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大。
人总是要受些挫折才能长大。我是一个在逆境中才能成长得更快的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但逆商比较高的那种人。如果没有进高三的那场风波,我可能还会按步就班继续浑浑噩噩地坐在教室里用过去的老方法去学习。那个时候有很多同学复习了很多届也没有考上大学,就是没有找到学习方法。而我的懵懂行为遭遇的这“当头一棒”,歪打正着,把沉睡多年的我给唤醒了。
我将此文的初稿发表在朋友圈里以后,已过古稀之年的张老师再次给我发来了信息,说她为有我这样励志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她说自己当年面对一个稚嫩的学生,完全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完美一点。她没有想到,这件小事对于我这个“内心无比强大的”懵懂少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正能量。看起来是这件小事促进了我的发愤努力,但归根到底,离开了老师的帮助、教育、鼓励,我不可能敲开大学之门。回顾那段历史,我深切的地感受到,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英语成绩的提高,则极大地振奋了我的学习精神,让我产生了进一步改变其他功课的学习方法的念头。我想很多同学都与我感同身受,当时农村中学缺乏优秀的英语老师,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是因为英语成绩不佳而放弃了曾经的大学梦。我们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在一个普通中学读书,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英语老师,何其有幸!张老师用她独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英语水平,增强了我们敲开大学之门的勇气。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泥巴墙的记忆】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章 大山之缘〗地址https://www.xsdd.net/407/407789/9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