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特色文化(1/6)
黄茅尖到底属于九岭山脉还是连云山脉?这两个山脉都经过浏阳西乡,九岭山脉穿过浏阳的西南部,连云山脉则穿过浏阳的西北部。
从地图上看,黄茅尖在浏阳的西南部,它座落在九岭山脉的中段。
外地人一说到浏阳方言就摇头,觉得太难懂了。浏阳市中部的城关镇、浏阳南乡的大瑶镇和文家市部分地方,这些地地方的人说的是同一种口音,应该叫做标准的“浏阳话”。浏阳西部讲的是“西乡话”,听起来和长沙方言有点像,但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浏阳的地方花鼓戏一般是用西乡方言唱出来的。浏阳北部讲的是“北乡话”和“西乡话”,他们说的北乡话与浏阳市内说的标准的浏阳话只有细微的区别。他们说的“西乡话”与浏阳西南部的人说的“西乡话”也有细微的区别,他们的话更接近于长沙话。浏阳东乡和南乡的山区,还有不少人讲“客姓话”,实际就是客家话,我上大学的时候夜宿大围山一同学家中,晚上听她们母女之间谈话,我一句话也没有听懂。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同学逼我说浏阳话,说浏阳人不会说浏阳话就不是老乡。我后来也开始学习说浏阳话,这才知道浏阳话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标准的浏阳话说“怎么了”是说“捏子”,而北乡人则说“喊子”;又比方说“楼”这个字,城关镇的人、东乡人和南乡人说“料”,而北乡人则说“漏”或“泪”。我曾经学城关镇的人把“糊里糊涂”说成“匪里匪腿”给北乡人听,他们居然听不懂。我有个同学叫“邹儿成”,我上他家去找他的时候,我没想到他还有一个兄弟叫“邹玉成”的,他们家的人反问我是找邹儿成还是邹玉成的时候,我就完全被问懵了。
浏阳西乡的话如果细分,还可以分为两种,浏阳西南部说的是下西乡话,不带任何浏阳话的口音。浏阳西北部说的是上西乡话,他们是属于既会说西乡话又会说浏阳话的双语地区。我家有亲戚就是住在上西乡的,他们就会同时说两种话,他们说浏阳话的时候我们就有些听不懂,爸爸妈妈也是拿他们的话当笑话讲给我们听。比如他们称父亲为“老子”,他们称茄子为“却里”,而说豆角则为“条刚里”。
我从小在浏阳西南部长大,会说一口标准的浏阳西乡话。上高中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些西南部的人,我发现西南部的人说话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地方”这个词,我们金江人说“址”或者“块唧”或者“廊场”,官桥人说“当事”。探究探究西乡方言,对于研究黄茅尖的独特文化也是有帮助的。
第一节我没法嫁啦
进宾馆的时候,迎宾小姐会满面笑容地对你说“您好,欢迎光临”。你到浏阳做客的时候,好客且斯文的浏阳人也要给你来一句具有浏阳地方特色的问候语。
你到浏阳东乡、北乡、南乡或者浏阳的城关镇去,浏阳人便会对你说:“恩蛮舍高哩啊”,你做为客人得礼貌地回应一声“好嚼(jiao)呢”。我们浏阳西南部的人初次听到这种问候语也不知所云。后来慢慢才知道,他们说的是“你委屈了你尊贵的身份啊”,而你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回答一句“好嚼”。“走”用浏阳话讲就是“jiao”,“好嚼”就是说“我喜欢到处走动”,意外之意就是谦虚一句我的身份并不怎么高贵,只是喜欢到处瞎逛而已。“蛮”字在长沙话里有非常、特别的意思,这与浏阳话里的意思完全相同。“舍”的意思就是放弃,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高”则指你身份尊贵、高人一等。“哩”是浏阳话里广泛使用的语气词,用于缓和说话的语气,表达主人对客人的亲切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恩”作主语的时候就是“你”或者“您”的意思。“恩蛮舍高哩”的意思直译出来,就是“您今天真是非常舍得放弃您尊贵的身份(到我们这么贫寒的家里来)啊。”
如果你来到浏阳西南部做客,他们问候你的话语又完全不一样。也是表达对你的到来的热烈欢迎。浏阳西南部的人会对你这个尊贵的客人说:“恩郎嘎发哒驾”。你就要马上谦虚地回答他们一句:“好走咯”。在西乡里面,“你”字被说成“恩”,和浏阳话是一个意思。“老人家”被说成“郎嘎”,你不是老人家但为了表达他们对你的尊敬,也会称你为“郎嘎”。“发”有“出发”和“出门”的意思。“哒”是西南部方言中使用得较频繁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字。“驾”的下面是马字,说你“发驾”就是奉承你身份尊贵,古代只有食有鱼、出有车的人才是身份尊贵的人。所以无论是走路到他们家去的,还是开车到他们家去的,他们都会这样和你打招呼。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问你开车来没有。全句的意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他们问候你的时候说这话的意思是“您老人家是驾着马车来我们家的”,话外之意就是说看您的身份多尊贵啊。而你的回答和“蛮舍高哩”的回答基本是一样的,说自己喜欢到处走,只是不讲“好嚼”而讲“好走”。
关于这句浏阳西南部的方言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就住在我们浏阳西南部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她的父亲是公务员,她的母亲是老师。她在家里从来就是说普通话的,从来就没有人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泥巴墙的记忆】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章 特色文化〗地址https://www.xsdd.net/407/407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