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秋时节(2/2)
,中和也就顺其自然地听取了各方建议,同意水莲去请她娘家那边那个远房亲戚,马屎坡大屋的马乾坤坐镇把关。
马乾坤算是十里八乡的名人,年过半百,一缕羊须,两鬓髯,貌似仙家。常年背着个包袱,手捧罗盘,带着侄儿马统,走乡串户,掐算了东家赶西家。每逢铁关铺赶集,他就守在街上摆摊。周边十里八乡都是他行走、拿捏的地盘。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甚至是小儿夜哭都请他来画符收瘴,或哪家牲畜走丢了也请他来“打时”,看看去了哪方,还能不能找回来……具体能掐准多少,也许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反正他本人说得头头是道,信不信也会让人宁可信其有。总之,烧香拜佛求神仙,不如求马乾坤指点,乡里人都乐意花这个“心安理得”钱。
他的水摊飘移不定,平时走乡窜户,四处云游,只有逢场日子才会守在铁关铺街上,摊摆在中和老丈人的肉摊隔壁。时间了,相互熟悉,了解,扯来扯去,扯到两家瓜藤亲上,怎么个叫法,鬼脑壳还捋晕——中和的丈母娘宋金玉的小姑,嫁给马乾坤的堂弟老婆的二哥。
铁关铺逢场这日。
水莲给东东换上件干净衣服,满怀喜悦地带着他,从塘家冲屋后出发,踏着羊肠小路翻过后山,沿望枣塘岸边来到中昭枣树林。她喜欢走这条山间小路,特别是枣树林里的稻草垛,那曾是她跟中和情窦初开的地方。每回走这过,都能勾起她甜蜜的回忆,晚上在中和身上就能找到最初的感觉。出了中昭枣树林,跨过一条车水圳港,从太子岭垄田边穿行到铁关铺垄田中,顺着流水圳港走一段,绕着阡陌交错的田埂,来到铁关铺街上。
她父母在街上开猪肉摊铺,那里也曾是她快乐生活了十年的娘家。十年之前,她住在老家猪犁凹大屋,死村乏沼的地方,没法跟这街上比热闹。
水莲来到父亲的肉案前。
“爸妈,忙啊?快喊外公外婆。东崽。”
“哟,东崽来啦,我的个乖东东。呵呵,来看外公啦。”水莲的父亲朱有财撩着额前那几根没脱完的毛,乐呵露出一口烟熏牙。
“快叫外公外婆呀。”水莲吱东东。
“叫了。外公外婆。”东东挣脱开水莲紧拽着的手,去他外公的肉案前掰弄。
“嘢,又不听话叻,是啵。快过来。”水莲用手去拍打东东,没拍着。
“呵!莫乱摸,杀猪刀锋利。叫你外婆拿糖糖给你吃,乖!东崽莫乱窜。水莲啊,爹忙没空,你妈陪你聊聊。”朱有财忙起自个的事了。
“爹,你忙吧。”
“进屋里来坐,街头吵死哒。得褔,带你外甥去玩。得褔……鬼崽仔跑哪去了。”宋金玉拽着东东的手,喊着儿子朱得褔。
“妈,算了,别叫了。我是来找马师傅看看砌屋的日子,一会儿就要走。”
“造房东西准备齐了?”
“差不多了。”
“过去吧,逢场日子马半仙应该在屋。”
“帮我看下这个调皮蛋。”
“不,我也要去。”东东不愿留下。
“走啊。告你听话点。”水莲从妈手里拽过东东。
“哎,轻点,莫弄痛崽了。”宋金玉说水莲。“这鬼东西一点都不听话,像死他那个爹了。三天两头打不怕。”
“你呀,就是性子急,该改改。去吧,看马半仙在不。”宋金玉责备水莲。
“你要去,走啊。妈,我先过去了。”水莲拉着东东就走。
“去吧。等会带崽回来吃饭。”宋金玉看着女儿的背影,嘀咕着:“哎,这死性子还改不了,一点就上火。”
马乾坤的水摊就在隔壁不远,水莲没看见他老人家,先听到他侄儿马统在一群围观人中的声音。马乾坤生了几个女儿,为了堂前那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明万岁灯”的对联,非要接香火,把他哥的儿子马统过继给自己当了儿子,视如己出。
由于两家铺头挨得近,水莲和马统又都在街上大的,马乾坤和朱有财早年常开玩笑,口头约定,两家将来成亲家,谁反悔谁就是狗食屁。若不是阴差阳错,水莲有可能在父母的撮合下真就成了马统的女人,哪有中和的哑巴吃黄连,还弄得老丈人朱有财一度抬不起头,被街上笑话他——狗食屁。
这么些年,马统跟马乾坤耳濡目染也了些江湖套词。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逢人问津就有意无意地吹起,他就是司马氏的后代,家里有谱为鉴。还常把祖上的“牛皮”事挂嘴边鼓吹,引人关注。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烟雨苍茫】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金秋时节〗地址https://www.xsdd.net/384/384839/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