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3/12)
和旁边的青年相谈甚欢,心里酸得不行,但他又不明白这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从彦之从卫生所回来后,似乎在有意无意地疏远自己。叶元杰心想。
他歪过头去看他的侧面,银幕上的散发出来的光芒涂抹在柳彦之的脸上,整个轮廓都柔化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秀挺的鼻梁,和长长的睫毛。
那一刻,叶元杰的心,跳得比以往快了几分。
“这个电影真是反映了上海市民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的生活境遇。”李向阳突然感慨道。
“谁都有故乡。”柳彦之回道。
这年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这些新上海人和自己的故乡之间总有割不断的联系,
电影快结束了。
"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靠的更紧一些吧。”这是影片主人公的最后一句话。
在柳彦之看来,这句话就如《乱世佳人》中斯嘉丽所说的 “tomorro is another day”一样经典。
电影结束没多久,柳彦之又去了上次那个让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茅厕,解决问题,
他出来的时候,发现叶大贵的儿子叶建国拉着一个男人嘀咕了一阵子,接着那个男人翻遍了全身的口袋,把所有的毛票儿都给了叶建国。
叶建国拿了毛票儿,头也不回的走了。而那个男人一直盯着叶建国离去的身影,眼里有无奈、也有欣慰。
突然间,那个男人回过头来,和柳彦之四目相对。
☆、12、番外—叶柱国
叶柱国是个很实在的人,用文雅的话来说就是“很儒雅”。这是柳叶斋的村民们所公认的。
据说生产队在进行搓玉米共同劳动的时候,那年头粮食少,生产队长要是不在,大伙儿都会偷偷往口袋里塞玉米粒,只有他不会偷拿,大家都说他不会捡便宜。
再比如,大伙们在公共食堂吃“大锅饭”的时候,要是有人没有位置坐了,那人就会蹲在一旁吃,丝毫不会考虑自己的形象问题,周围的人也不会觉着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可要是换作叶柱国,他就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这动作很不雅。
叶柱国就是这么个处事斯文而又实在的男人。
然而,就是众人口里做事“实在”的人,却做了件最不实在的事。
导致他的亲生弟弟恨了他。
叶柱国和叶建国这两兄弟之间芥蒂,得从10年前开始讲起。
10年前,高中毕业的叶柱国回信给柳世青,婉拒了他继续资助自己复读的建议。
毕了业的叶柱国当了生产队的工分记账员,小他两岁的叶建国早在小学毕业后,就执意回了家,随大伙儿出工挣工分去了。最小的妹妹则还在嗷嗷待哺。
那年的秋分,在公社当干部的叶大贵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堂屋。
原来是县里电影站给公社分配了4个招工指标。当时的招工指标可是千金难求的,因为它可以使一个农民变成一名端铁饭碗的国家工人,这身份的跨越可以说是质的改变了。
要知道在1959年,柳叶斋村民们每年年中分配时,整个生产队近两百人,可以分配的现金总数不超过3000块钱,平均每人15块钱左右,这十五块钱得从6月初支撑到年底。
然后在距离过年的时候,有一次年底分配,分配的金钱也是不超过20块。
这一年到头,也不过是只有两次分配。
生产队里最能干的单身男劳动力,一年到头也拿不到100块钱,更别说拖家带口的家庭了。
可想而知,当上拿国家工资的工人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光每个月的工资就有十多块,连工作都比下田出工要轻松。
由于叶大贵工龄长,工作表现又突出,按政策,他得到了其中一个招工指标。
当时,叶柱国和叶建国都想要这个指标,可是因为叶柱国是村里的记账员,大小也是个干部,叶大贵和媳妇荷花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让二儿子去。
叶建国当然高兴得不行,可就轮到叶柱国心里不高兴了。
叶柱国很不甘心,明明自己是名高中生,文化程度比弟弟高那么多,去电影站这样的文化场所工作不是更应该让自己去吗?
于是,叶柱国偷偷地把那张盖了红章的表格给偷了出来。
等东窗事发的时候,事情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叶大贵当时就狠狠地抽了叶柱国一顿,被抢了名额的叶建国更是在怒不可遏,恨得牙痒痒的。可他再怎么恨也无济于事了。
表格已经填了叶柱国的资料,白纸黑字红印,无法更改,如果涂改,那便意味着招工指标的放弃。
或许叶柱国偷表只是出于一时的不甘和冲动,那么当他填了表,明白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后,留给他的只会是无尽的懊悔和一辈子的愧疚。
一个月后,叶柱国如期去了县城当了工人,而叶建国则留在家里,闷闷不乐,借酒浇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时代的剪影】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六章 (2)〗地址https://www.xsdd.net/297/297331/2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