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就业困局,路在何方(1)(2/3)
这个观点。
郎咸平:他们都是胡说八道。
失业,问题不在大学生
我们的产业结构注定我们不需要大学生。
王牧笛:那教授您的观点是?
郎咸平:什么事都怪到大学生身上去,你就不想一下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我们都不看本质问题只看这个表面现象。而且我看很多报道说什么“大学生专业不对口”,那都是标准的胡说八道,本科教育搞的就是通才教育,它才叫本科。
周方:对口就不正常了。
郎咸平:而且我们有个数据是,中国大学生可能三个里面有一个就是不对口的。那这个数字好得不得了,要是美国的话,我看三个都是不对口的。
王牧笛:你看现场的三个人,教授您算对口的。
郎咸平:我是比较对口的。
王牧笛:沃顿商学院高才生搞了经济,我学国际关系做媒体不对口,你本科学的是?
周方:我本科学的是环境工程。
郎咸平:所以三个人里面就一个对口的。
王牧笛:二比一,差不多,差不多。还有的给大学生找原因,比如说扩招,1999年开始的扩招,2000年的时候大学生的数量是500多万,据说到2010年,计划要达到2000万,就是10年间增长了1500万的人数。
郎咸平:那这只会使情况更恶化,你扩招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判断失误。
王牧笛:最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说,扩招之后学生变多了,不学习,谈恋爱,打游戏,质量下降了,所以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一个很流行的观点。
郎咸平:质量差的多得是。美国大学生质量好吗?我在那边教过那么多年书,我也不觉得他们比中国学生好,那他们为什么找得到事,他们也谈恋爱,他们还吸大麻呢。
周方:所以我也在思考,其实扩招应该是好的,让更多人上大学,毕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是非常好的。
郎咸平:当时就是这个错误的思维:我们看到美国大学生比例这么高,所以就想是不是我们把大学生人数扩招之后,大学生多了也能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这都完全搞错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大学生多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大学生多了之后,孕育出一个繁荣的国家,而是美国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是需要大学生的,而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不需要大学生的。
我举个例子,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自我感觉非常好的民族,我们最近有个很好的感觉: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得意得不得了。好,那我问你,你真的认为制造业大国是中国吗?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不是说美国的工厂多,而是一种所谓的新形态的国际分工,也就是说美国把整条产业链一切为二,差的那部分——纯制造,放在了中国,让你自己得意成为制造业大国,而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放在美国。
王牧笛:利润是一方面,问题在于就业机会。
郎咸平:就是这样,大家想一想,这六大块(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中国的这块制造,到底谁需要大学生?我们讲讲东莞吧,东莞很多工厂是吧,从董事长开始到门口的保安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它不需要大学生,制造个茶杯需要什么大学生,很简单的东西嘛。但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需要大学生做产品设计,需要大学生做物流管理,需要大学生做批发管理。
王牧笛:也就是说在“6+1”的环节中,“6”那部分是需要大学生。
郎咸平:“1”那部分反而是不太需要的,那么美国是什么环节呢?它是“6”。这就是为什么它大学生比例高,为什么美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常常吸大麻、交女朋友一样找得到事,因为他们的产业结构就注定他们需要大学生。
王牧笛:既然中国靠“1”生存,靠制造业的低端、产业链的低端生存,那理论上讲应该可以吸纳很多农民工啊,可是为什么现在农民工失业也这么多?
郎咸平:金融海啸。简单地讲因为金融海啸,出口订单下跌了,我们广东很多企业倒闭了,那么直接的冲击就把农民工冲击到了,所以大家请注意“6”跟“1”在这个格局之下,我们是“1”,是不需要大学生的,我们需要农民工。现在“1”又出问题了,不但不需要大学生连农民工都不需要了。
王牧笛:这个“6”还没有,“1”还衰退。
郎咸平:对,目前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两拨人都犯难。
M型社会
单一的在“1”上面做产业升级,会形成“M型社会”,这个社会结构的问题是非常可怕的。
王牧笛:所以温总理最担心的两件事,一个农民工返乡,一个大学生就业,全出来了。我这还有英国《卫报》的一个报道,我不知道这跟教授的观点是否一样,它说得也很清楚,“日前中国教育部警告说,冷酷的经济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1)】最新更新章节〖第22章 就业困局,路在何方(1)〗地址https://www.xsdd.net/247/247098/2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