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篇 邪客(2/3)
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注释】
1三隧:隧,地下暗道,这里指通道。糟粕、津液、宗气分行于下焦、中焦、上焦三隧。
2以应刻数: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每周用时两刻。
3常从足少阴之分: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五十周,每周均交汇于足少阴肾经,所以说常从足少阴之分。
4厥气:逆气。
5以通其道:沟通阴阳交汇的意思。
6扬之万遍:又称甘澜水,指江水多次上扬,搅动。
7秫米:指黄黏米。
8治半夏:即制半夏。
9九州:古代划分地域的总称。
10六律:古代六种属阳声的音阶。
十日:指十天干。
以抱人形:怀胎的意思。
草蓂:杂草的意思。
聚邑:人群聚集的地方,代繁华的都市。
十二节:左右关节的总称。
纵舍:针刺手法的一种。
扦皮:指用手舒展皮肤的纹理。
壅骨:指大指本节之后的起骨。
臑阴:肩部以下肘部以上的部分,即上臂。
心主之脉:包络为心的外卫,受心的主宰,所以说心包络为心主之脉。
掌后锐骨之端:是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部位。
阴阳如一:表里都损伤,阴阳都衰败的意思。
肉果:指针被肉裹住,即滞针的意思。
淫泆:水满而泛滥外流叫淫泆,这里指邪气泛滥浸淫。
八虚:邪气留在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之间叫八虚。
机关之室:指运动的枢纽,气血运行要会所在地。
【译文】
黄帝问伯高道: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是什么气造成的呢?伯高说:食物入胃消化后,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路。宗气积聚在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它所化生的营气,分泌津液,灌注于脉中,变化为血,在外则营养四肢,在内而灌注脏腑,循脉流行,与昼夜刻数相应;卫气是一种比较滑利剽悍的水谷之气,首先运行在四肢的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而没有休止。白天行于阳分之属,夜间行于阴分之属,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循行于五脏六腑。有厥逆之气留于五脏六腑时,则卫气仅能捍卫体表,行于阳分而不能入于阴分。仅止行于阳分,就造成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阳跷脉气充塞,卫气不得通过而入于阴分,导致阴虚,所以人就不能闭目入睡了。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治疗呢?伯高说: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和虚实,沟通阴阳,从而消除厥逆的邪气,再服半夏汤一剂,使内外阴阳之气通利无阻,这样人便能够安然入睡了。黄帝说:讲得对。用这种方法就像疏通管道一样,使经络大大相通,阴阳之气当然能够得到调和!再讲讲那个方子。伯高说:这个方子的制作如下:用源于千里之外的长流水八升,置于器皿中,长时间搅动,然后澄清取上面的五升,用苇薪燃火煮,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炮制过的半夏五合,慢慢续煎,使之浓缩成一升半,去渣,每次服一小杯,每日二次或多次,以见效为度。若病是刚刚起的,服药后立刻静卧,汗一出就好了。若病程较久,服三剂后也可痊愈。
黄帝问伯高说:人的四肢百节,怎样和天地相应呢?伯高回答说:天圆地方,人则头圆足方;天有日月,人则有双眼;地有九州,人则有九窍;天有风雨,人则有喜怒;天有雷电,人则有声音;天有四季,人则有四肢;天有五音,人则有五脏;天有六律,人则有六腑;天冬夏,人则有冷热;天有十日,人则有十指;天有十二个时辰,人则有两足十趾,加上男子的双睾以对应,女子虽只有两节不足,但其须怀孕生子;天有阴阳,人则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身则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地有高山,人则有两肩和双膝;地有深谷,人则有腋窝和腘窝;地有十二条大河,人则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地有泉水细流,人则有卫气;地有丛草,人则有毫毛。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一年有十二月,人体四肢则有十二节;有些地方四季草木不生,人则有终身不育的。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情况。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了解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再有对经脉的曲折和出入之处,经气流注止,慢快,归宿,以及六腑输注于全身的情况,我还希望听你说明一下。另外在经脉的离合之处,阳经怎样别出走入阴经,阴经又怎样别出走入阳经?它们是通过哪条道路而沟通的?希望你能全面说说这些道理。岐伯说:针刺的道理已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了。
黄帝说:请你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帝内经】最新更新章节〖第71篇 邪客〗地址https://www.xsdd.net/49/49027/1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