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海滨之行(1/2)
沿路一马平川,不像老家那里四处都有盘山道,不过这样也欣赏不到山连山绿色接天的壮丽。>
一家人下午早早就到了目的地,找了家可以泊车的宾馆住下,拿出早已准备着的旅游地图,凡华让大家一起参详明天出行路线。>
“这有什么好研究的,一直向东走就能去了海边,菲娜精神做什么?”玲玲或许累了,不参与讨论,拉着老妈去休息,剩下父子俩无趣也各自躺下养起了精神。>
正如玲玲所说,驶入主道一直向东弯都没拐就看到了大海,玲玲早就喊叫上了,直催着快点找地方停车。>
出来的早,海风吹着单薄的衣着还稍微有些凉。看到大海的第一感想就是想起一句经典:大海啊全是水,···。来的有点早,没看到海滩上有美腿。>
玲玲是海水一重重波纹中的唯一,连裤腿都没有卷起,来回跑动着,亮起嗓子高喊:大海,我爱你!>
任她自己玩耍,凡华出来时候就带了个塑料袋,玲玲喜欢一些小玩意儿,各种花纹颜色的贝壳要多捡一点。可惜跟想象中满沙滩都是的情景不一样,沙滩表面大部分是一些碎块,想要完整的,里面有活体的还需要刨沙子。>
“小华哥,别捡了,能不能给我买泳衣去啊?这么玩不过瘾。”>
“太阳升高了再说,早买回来你肯定忍不住现在就要下水,能感冒了。”海边就有提供换衣冲洗的简易房,也卖泳衣救生圈之类的,很方便。>
海边除了水就是沙子,看时间长了会腻歪,爸妈他们两个就已经过了兴奋劲,沿着海滩在散步。>
“爸,妈,我给你们俩合影吧。”玲玲听到也跑了过来,很快成了的专场摄影。>
太阳逐渐升高,游人多了起来,看着大部分跟他们一样内地来的,第一次看到海的神情都差不多,区别只是因为年龄,年轻的表情更生动一些。>
不管什么景观,第一眼最美。记得小时候有城里人第一次去他们村里,‘哇!这山好美!’,凡华还觉得神经兮兮,山有那么好看吗。>
“爸妈,咱们挑泳衣去吧?”>
一排排简易店,泳衣的颜色款式看的人眼花缭乱,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覆体面积太少。老妈看看泳衣又看看海边穿泳衣的女性,最终没胆子穿。>
“小华哥,穿那样暴露会不会不太好?”玲玲挑来挑去看着哪件都想穿,但也很害羞,这样问在凡华看来是想让他给壮壮胆子。>
“不穿怎么下水?你没看有不少女孩子穿着吗?你穿泳衣肯定比她们好看。”>
在眼神加上语言的鼓励下,玲玲选择了一件最保守的款式。老妈是怎么劝也不穿成那样,只好把拍照的任务交给她了。>
下水也是体验一下泡海水的感觉而已,没有一个会游泳。凡华进水没一分钟就不想待了,冰凉凉一点都不舒服。可玲玲玩着开心,不得不陪着。>
如果不是老爸提醒该吃饭了,谁知道玲玲会折腾到什么时候,一上午了动作不停笑声不停,也不见说累。>
这里吃海鲜地道,不像内地那样经常拿一些淡水养殖的在盐水里泡过,冒充海产。如果不是被人传扬,哪个能分辨出来。>
下午的时候,老妈提议坐一坐船。正好有接送游客去附近小岛的渡轮,坐船看风景两不误。>
渡船离岸,城市的那些高楼在眼中渐渐模糊,天上的白云此时也能将游人吸引。四面全是水,看久了大脑都可能会停止运转。>
太阳虽高,但下午海风也大了好多,一点都不感觉热。身体舒爽更放大了精神上的枯燥,每有鱼儿跃出水面都会引来惊叫声,那是途中除了天仅有的景观。>
小岛说是岛,但连半眼都用不了就能贯穿,比北华大学的操场大不了多少。而且除了卖纪念品卖饮料小食品的,没有什么建筑,那块突起岩石上四个红字就是唯一亮点,勉强能认出最下面是个岛字,引得大伙儿轮流留念拍照。>
看到那几个字,凡华不由想起在文秘室王东林糗刘大嘴巴的事。有一次他跟刘大嘴巴还有一些同时去蓬莱岛游玩时,刘大嘴巴看到蓬莱岛三个字,激动地大喊‘啊!连求鸟,我们来了!”这个笑柄曾经风靡好久。>
即使无聊也走不了,太阳晒着风吹着,很快人人都渴,不得不花十倍价钱补充水分,这也许就是渡船迟迟不启航的原因吧。>
一下午的旅程极为败兴,回了宾馆玲玲仍然唠叨个不停,一会儿骂黄岛人心黑,一会儿埋怨凡华连带水都想不到。>
凡华安慰她:“都是平民百姓,需要养家糊口,那也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已,可以理解。”>
“你倒是会充滥好人,那怎么多买点带回来,发扬一下风格,让我理解,把坏人都理解了,法律也不需要了?”>
“行,行,我说错了好吧?咱们现在一起批判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远方过客】最新更新章节〖第34章 海滨之行〗地址https://www.xsdd.net/414/4140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