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时空流沙(1/2)

时间:3o14年的4月4日

地点:母星地球华夏贵省某处深山

今天是华夏俗称的清明,是在世人缅怀已故祖先的重要日子。望远镜以来,宇这个字就在这里落地生根。时间流逝,风云变幻,一千年来,当初的天文望远镜成了一个城市的地标、古建,而它的功能也逐步由这座城市所分解代替。

在这座城市里,流传着无数的故事,从人类第一次现可生存的星球,到第一次预警外太空入侵,它一步一步成为了人类瞻仰、膜拜的地方,也一步步让人类寻找到了可以遨游宇宙的能力。

今日,在人类认为最为重要的城市里,在那间布过令人无数惊喜的房间里,此时却有上千人在紧皱眉头,时时刻刻注视着从外太空探头来的数据。

“小李,杨院士到了吗?”房间里面,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对身边的秘书询问道。

“主任,杨院士已经到达三号停机位,还有五分钟便能达这里。”小李看看手中一直拿着的蓝光电脑,确认道。

“嗯!”主任微微点头。

五分钟过去,房门如约被人打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在众人的拥护下,走进了房间。该男子名叫杨斌,为华夏席科学家。

说起席科学家,或许大家会想到华夏的中科院,想到在那些不同领域做出成绩的顶尖科学家们。

但是,在3o16年,一个国家里能被称为席科学家的有且只有一位,这个称谓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最为顶尖的科技力量,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将要展的方向。

研究表明,在不影响人类正常思维、生活的情况下,一个智商在1oo左右的普通人,他的大脑能永久储存相当于电脑硬盘15oo的知识。早在3oo年前人类便用这种方式摆脱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知识也不再由书本中获取,虽说学校依旧存在,但是老师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拥有一个强大的体魄。

话说大脑储存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却是无限的,同时15oo的存储能力只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世界那么大,总有些人要打破这个界定,其中杨斌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他不仅在25岁成年时完成了几百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六十四个科学领域里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被誉为华夏有史以来最为厉害的科学家,也被人类联盟誉为最强大脑。

“徐主任!现在什么情况?”杨斌走进房间,并没有多余的客套。

“杨院士,这股时空流沙自3月27日1o点35分我们监测到以来,它便以每秒5oo公里的度在朝着我方星域移动。于此同时就在今天凌晨的5点57分34秒,我们监测到在这股时空流沙的中心产生了一个直径过8o米的黑洞,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黑洞能不断吞噬周围的物质,来加整个时空流沙的移动度。”徐主任道。

“具有吞噬能力的黑洞?你们有它的全部数据吗?”杨斌皱着眉头,眼望着远处的大屏幕,稍稍思量后问道。

“有,这是我们太空探头刚传回来的最新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物质在被它吞噬后会产生的质变。”徐主任从秘书手中递过蓝光电脑说道。

杨斌接过徐主任递来的电脑,用手指滑动着屏幕上的数据。此时无数的人正看看着他的举动,都在等着他给出的意见或者是命令。

时空流沙是五百年难遇的宇宙自然灾害,它就如同地球上面的龙卷风一般,具有快的移动度、强的破坏能力、以及宽的波及范围。

还记得上一次时空流沙爆时,虽然它只是从人类控制的星域擦肩而过,但是即便是如此,还是有近十颗星球被卷入了其中,最后消失在了茫茫的宇宙里。

虽说杨斌没有亲自感受过时空流沙的威力,但是通过老一辈留下的影像资料,他还是能深切体会到当时时空流沙所带来的恐怖破坏能力。

而今天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仅仅只是一场堪称恐怖的时空流沙,同时在它的中心还有一个极不稳定的黑洞,这样一个综合体,所能产生的破坏能力就不单单是用1+1等于的2的方程式来衡量,或许是2的倍数,亦或许是2的n次方。

稍作思量,杨斌又对徐主任直接问道:“主任,离时空流沙到达我方星域还剩多少时间?对于即将波及到的星球你们又作了如何的安排?”

“通过计算,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只剩下46小时37分钟,而且这个时间还只是一个理想数字,由于有黑洞这个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出实际时间;至于有可能被波及到的星球,我们已经在两天前就做出了搬迁、撤离等相关安排。”徐主任回答道。

听了徐主任的回答,杨斌点点头道:“那就好!时间紧迫,这样,徐主任你马上向上面申请一架携带玄武护甲的s-58x型无人飞船,我需要近距离收集更多的详细的数据。”

“近距离?不行,杨院士你的要求我不能同意。”

徐主任听到杨斌的话后,整个人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来至未来的农家娃】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时空流沙〗地址https://www.xsdd.net/385/385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