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祖先的那些事二(2/3)
义军中伏,损兵3000余名。接着横扫温州治永嘉,今浙江温州、明州治鄞县,今浙江宁波,尽有浙江东、西道地区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部分地区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
袁晁建议政权几十位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担任。以建丑月为正月,改年号为宝胜。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和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这些人极为恐惧,纷纷逃亡,而疲于沉重赋敛的广大贫苦农民,则大多归附义军。德清县今浙江吴兴南,一说浙右县人朱泚、沈皓等,也聚众起义,响应袁晁。朱泚和沈皓分别占据两大山洞,不时出兵攻占城垒。宜春义军首领家兵漫山遍野,地方长吏不敢过问。袁晁义军发展为近20万人,严重地威胁着唐廷在该地区的统治。
一支二十万的部队在那个时候的唐王朝,已是天文数字,袁晁就凭着这支杂乱无章的军队在台州称帝。他坐在二手龙椅上,说:“这真是众望所归啊”
袁晁那时意气风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领兵北上,直取长安城。不过有人提醒他,要清醒,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我们应该有休整下,拿着锄头和镰刀上战场,碰到真正军队会玩完的。那玩意只适合在庄稼地里建功立业,到战场上,全是白给。
袁晁对这番话不置可否,但很快,他和他的部队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唐代宗李豫在长安城中听说袁晁起义的消息后,七窍生烟,立即命令在安史之乱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大将李光弼到江淮战场平叛。
安史之乱催生出了无数战场上的骄子,比如收复长安城和洛阳城的郭子仪、死守睢阳城的张巡、战功卓著的仆固怀恩,还有李光弼。但李光弼绝对是骄子中的骄子,战场上的万王之王。安史叛军每次在战场上听到对手是李光弼时,立即魂不附体。因为李光弼从不按牌理出牌,他擅长破袭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围困战、闪电战,还有母马战。
关于母马战,因为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有必要补充如下:史思明安乱祸首之一曾在黄河南岸安营下寨,防御朝廷军队渡黄河。李光弼当时在黄河以北,和史思明对峙。
李光弼的兵力薄弱,所以不敢进攻,而史思明的目的就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所以两方人马既然不能在战场上较量,只好互相震慑。最好震慑的办法在古代就是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现代化的武器,一匹战马就是一辆坦克,谁的战马彪悍,谁的坦克先进,谁就能让对手冒冷汗。所以,史思明就让士兵每天都带着战马去河边洗澡。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马清一色公马,这些公马都是在北方大草原上生养出来的,和李光弼那些中原的战马站到一起,中原的战马就成了宠物。
李光弼的战士们看到对方那些在河里洗澡的马,又看看身边的宠物马,摇头叹息说这仗没法打。李光弼说:“打不过他的战马,可以让他的战马凭空消失嘛。”
众人认为这不现实,李光弼说:“你们把咱们控制区内所有的母马都买来,记住,是刚做了母亲的马。”众人莫名其妙,但上司的命令不敢不听。
一大群母马被驱赶到黄河边,因为刚从孩子身边被带走,母马们呜咽哭泣。正在洗澡的史思明的那群烈马们听到河对面的声音,都望了过来。呜呼,一群家庭风格的青春少妇正在那里释放着美丽的忧伤。烈马们躁动起来,先是原地转了几圈,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李光弼的士兵看到万马奔腾,黄河水被它们掀起巨浪,只一会儿工夫,史思明那些烈马们都成了李光弼这边的上门女婿。
正当史思明绞尽脑汁想他的战马何以背叛自己时,李光弼就用对手的战马向对手发起了进攻。史思明不战而逃。
这就是母马战,惊鸿一瞥,无法复制。
朝廷命令李光弼带着他那支久经沙场兵马进入江淮。袁晁从未听过李光弼,因为李光弼的威名在北方而且加上古代通讯不想现在发达,所以南方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李光弼这个人。袁晁之前几战积累起的威名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他军队的作战能力。
他居然主动出击,李光弼等的就是这个,先把大部队摆在正前方迎战,分出两支骑兵埋伏在袁晁撤退的路上。袁晁才打了几分钟,就发现对手的军队果然厉害,马上撤退,结果在半路上,遭到了对手那两支骑兵的伏击,伤亡惨重。
袁晁撤进了台州城,挂起免战牌,死也不出战。李光弼把台州城围个水泄不通,派人断绝台州城的水源,用火箭向城里乱射,焚烧对方的粮草。
袁晁在台州城实在吃不消了,因为粮草将尽,他本来就并不稳固的军心摇摇欲坠。当他正在专心制定突围计划时,有一天晚上,台州城市中心突然出现天坑。巡夜部队好不容易把天坑里冒出来的脑袋用石头砸了回去,又有报告说,世界末日可能到了,因为城里各处都是天坑。袁晁不知道,这就是李光弼擅长的战术之一,叫地道战。
袁晁来不及制定全面的突围计划,草率地把部队分成四部,从四个城门同时突围。临行前,袁晁激励他的士兵:“拿出你们当初一鼓荡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相师】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章 祖先的那些事二〗地址https://www.xsdd.net/385/38535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