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新的见解(2/3)

四人都笑起来。

很快,菜上齐了,郑庆义举杯说:“今天给伯谦兄接风洗尘,先干一盅。”

喝过后,郑庆义说:“岛村让伯谦兄告诉我,中东铁路是收不回来的。没弄明白啥意思。”

贾正谊:“他的原话是‘张学良易帜后,急于表现自己,他想收回中东铁路。真的能收回,对帝国十分有利。可惜的是,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前边说了你在取引所交易损失不小。”

乔向斋:“这还不明白,中东铁路收不回来,一切都会维持原样。让你重新考虑买卖。”

郑庆义:“那你说,现在是观望,等态势明朗了再说。还是继续做多头?”

乔向斋:“应该做多头。咱头一阵子的分析是正确的。不打仗,涨!打仗了更得涨。”

郑庆义:“能不能打起来?”

贾正谊:“按照岛村的说法,这仗非打不可。”

张东旭:“打仗?谁和谁打?”

乔向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苏联红军打。”

张东旭:“操!小鼻子兵在眼前不打,苏联又没兵在关东。出国打呀。”

贾正谊:“对了,岛村还说张学良进不进关,都需要军费。”

郑庆义:“看来我得准备豆子了。我是想,到时候的时候东北军真的和苏联打起来,会有啥结果?”

乔向斋:“还是别盼这事儿,仗一打老百姓遭殃。”

郑庆义经商之路总体来说是稳扎稳打的。当然失误是有的。郑庆义向来是独断专行,所以,他在做买卖上从不与人合股经营。还在小义和顺时,因刚起步,资本金不足,不得已向老伙计借钱,这些老伙计成了小义和顺的股东。是股东,就有话语权,由此,对独断专行的郑庆义是个限制,这在郑庆义看来,他们都是在挡道。要不是郑庆义铁心与宋顺才做成了交易,也不会有大义和顺,就不会有郑庆义现在的财势和地位。这就更加让郑庆义觉得,让别人入股,只能是阻碍他生意上的发展。所以,大义和顺开张时,他不吸收外股。不管是亲戚朋友,他不希望有人来干预他的经营。而他做买卖的思路也很特别,从来不吸收别人的钱来做生意。即便是银行的钱,也只限于钱庄在东三省官银号贷款,用于对地户进行春放秋收图利。这么做,他心里也是有小九九的。利用春天贷出去的钱,到秋收获的是大豆。而郑庆义买卖上的发展也一步一个台阶,从不越级,只用自己赚的钱,再投入扩大买卖。红顶子商人胡雪岩曾说过“做生意怎么样的精明,十三档的盘算,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了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大,眼光就要发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你就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得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得做国外的生意。”

郑庆义就是这样做生意的,他不急躁冒进,而是循序渐进,眼光是跟着能力、实力的放大而放大的,从一乡到一县,再到一省乃至天下。没能力与实力,即使看得再远也是无能为力。郑庆义就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凭着当伙计时就积攒起来的人脉,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这个规模。他看到了朝鲜,就把小米卖到朝鲜。他看到了河北,就把高粱米卖到了河北。以前不是没看到,而是看到了没实力。

一九二九年八月份,东北的政治形势也不给力,张学良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终于暴发了军事冲突,是为中东路事件。苏联与东北军开战。

尤继侠在取引所卖空失利后,因赔了不少钱,在五站销声匿迹了。经过两年韬光养晦,恢复了底气。他没有开除左佳仁,虽然对他在取引所冒进有点不满意。左佳仁也很感激尤继侠能收留他,一直尽心尽力跟着尤掌柜,不再自作主张,让干啥干啥,小心翼翼伺候尤继侠。

尤继侠这两年一直跟着翟书田混,主要是帮翟书田争当中国街商务会长。翟书田自己也使出一些手段,当然这些手段上不了台面。商会改选日期临近,为了能顺利当上会长,翟书田把几个铁杆朋友找来商议,其中也有尤继侠。

翟书田在自己铺子里的小餐厅宴请大家。席间,尤继侠说:“翟会长,我看是铁板钉钉了。提前叫你会长。”

有人说:“这两年给你练的,会溜须了。”

尤继侠脸不红不白继续说:“别打茬!其实很明显,不少支持那个会长的铺子,都黄铺了,咱们还在。你说是不是铁板钉钉?”

翟书田:“老尤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是不要掉以轻心。当会长是为众商家服务。我想得像郑老寒学习。帮大家在取引所赚钱。”

尤继侠:“翟会长,学个啥,别看我不去五站,可我时刻注意他。今年让他又赚了不少。有人说又沟满濠平。他有内部消息,以前是玉花帮他,现在,玉花抽大烟,让他撵出家门,又来个日本娘们。那是三泰栈经理的小姨子。你说能没有内幕消息吗?我是不行了,取引所取消了我的交易资格。你们行!我跟你说,这是我悟出来的道理。”

尤继侠故意停顿下来,看有没有人对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关东粮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二四章 新的见解〗地址https://www.xsdd.net/349/349806/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