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一步入悟长生(2/3)
今想来便是出山。”
那清逸道人笑道:“入山修道为出山,精微妙契,难怪道能够一日千里,道心如此通透无碍,只是小道修道是为替天行道,不过想来也不过‘杀人’二字!”
修了一辈子静心的任易清闻言大为讶异,凝神考虑片刻,一字一字缓缓说道:“你何时坐生死关?”
这一刻,山中晨钟顿息,云霞雾霭灵犀般散去,海外仙山昆舆岛万千景尽收眼底。
那年轻道人怔怔出神眺望而去三座主峰云雾翻滚,万千诵经声响彻云霄,忽然扭头对“奇才”任易清作揖一笑,呼一口气,丢出手中那本《黄庭莲花吐纳术》,身形一跃过栏杆,飞出了玉真观,脚尖踩在那本亟亟下坠的《黄庭莲花吐纳术》上,向上横空而掠,凌空而去,如鹰如隼,直上巍峨雄奇的青娥峰山巅。
任易清目瞪口呆,倒不是惊讶于御而行这点玄通本事,便是化虹乘鸾对于他也只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可眼前之人按理来说是万万不能的,三道泾渭分明的生关中唯有悟得生才能做到御空飞行,可眼前之人明明只是初摸修道门槛,怎么可能凌空微步呢?
不温不火修道修了一辈子的任易清望着扶摇而上的清逸道人忽然“开悟”了,指着那飞向峰巅的清逸年轻道人平生第一次破口大骂道:“好你小子扮猪吃老虎,居然戏耍老道,明明早已坐过生死关了,还要用杀人行道的谶语来逗弄老道!”
空中遥遥传来一句话。
“生死关小道在太真宫阶下便已做过了,那杀与不杀,能否替天行道,小道却是这些日子才想明白,想来不过在弹指一瞬间,道不可道,可点破也就不外乎破而后立!”
“小道曾在故国北唐听说书先生说过一句嗤笑凡夫俗子的妄言,如今想来却是所言不虚,世间仙佛满衙走,近在咫尺不得识。”
“还有按辈分道该称小道一声老祖宗!”
凭栏远眺的任易清猛地一愣后,先是一脸悻悻然,然后望着扶摇直上青娥峰的清逸道人笑骂道:“老祖宗去你的吧!”
青娥峰上笑声回荡!
那俗名陆远修道号衡璇的清逸道人仰天大笑,一步一步负手而行,逍遥飘过扶摇上青天。
整座昆舆山三山九宫十二观万人空巷目,数千黄冠道士瞪口呆怔怔出神,当真是仙人之姿!。
这三山九宫十二观数千黄冠道士望着扶摇直上的清逸身姿,喃喃道:“掌教大真人当真神机妙算,一语成谶,太上师叔祖一步入悟生。”
一朵朵莲花接连绽开浮在天空,自下而上,一步一莲花,步步生莲。
犹记得当初。
数百道士跪在在太真宫阶下求情请愿,不能如此破格将一名才上岛凡夫俗子擢拔到此等位置,实在难以让人心愿诚服,而那座昆舆绝顶太真宫中遥遥派来一位唇红齿白的小道士只传来一句话,地下跪拜的黄冠道士皆是惊为天人,三叩首后作揖起身离去,拭目以待!
“陆远修身具道婴之姿,已然天道在囊中,坐生死关可一步入悟生!”
清晨熙扶苏走到茅屋后的竹林深处,站在一座小山头着大半竹林,这时候的灵毓山宁静安谧,就像个在襁褓中熟睡吮吸着手指的婴孩儿,蓦然间他的心境澄澈起来,偌大竹海只有熙扶苏一人,他也没有因为难得的平静心境赶紧入定,他缓缓走下山头继续往后,竟然另有一番天地。山头前的竹林若说是襁褓里的婴孩的话,这后面就是一位垂垂老矣打着瞌睡的老妇,与其说是竹林还不如说成是碑林,一块块或残缺,或化磨损严重,横七竖八地插在地上,密密麻麻,而这片竹林就是咬定在这些随意躺在地上的石碑缝隙不放松,坚韧而生。
熙扶苏走到一座石碑前,蹲下后仔细看去,竟是战国之时中原大地极为盛行狂草,草书讲求一气呵成,形散神出,字里自有骨鲠金石气,而这石碑之上的狂草端的奔蛇走虺势八座,观之可畏,熙扶苏定睛细看,只能看出大半,这石碑记载了的是一本叫《大千气象》的道教旁门典籍,要知他自幼就在熙知庸的陶冶管教下练就一笔好字,尤擅楷书和草书,否则也不至于在那六年颠沛流离中多次写字赚钱养家,可这座石碑行晦涩,行旁征博引推敲过度,夹杂太多道家术语,一般人根本认不全,能认得大半就是天幸了。
熙扶苏将《大千气象》一字一字读去,越往后解读越是讶异,读完以后,了解了其中意思,这座石碑提及一种玄奥内功的只字片语,说是引气入明堂,游五脏,再贯通四肢,太上玉液炼形,可红血化白乳,成就丹婴,容貌如少年,寒暑不侵,谓之初入生境,他哑然失笑道:“好玄奥的生境界!”
这类关于所谓生仙人的雪泥偶尔留爪的字记载,熙扶苏一直不当真,就如同哥舒罔跟王壤山提及生大多视为飘渺虚无,远不如他们自己实打实修炼来拳头,但亲眼见到那场大变的巍巍气象,再亲耳听到自己那便宜师傅隐约外露的,如今当的是不得不信。
熙扶苏也不心急,按着性子排着这这片巨丰的碑林观赏了个遍,具是古人言,晦涩艰深者有,放浪形骸者有,寄托山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逍遥游昆仑】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一步入悟长生〗地址https://www.xsdd.net/332/332544/5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