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解脱吧,刘钧(1/2)

第四十章

不过,那件事的发生也没有那么快,在此时,南唐还没有打,北汉也没有打,正经还有一段路要走,此时要是让赵匡胤撒手人间,我都为他感到不平。好了,下面,让我们调整好心情,深呼吸一下,继续跟随着赵匡胤,跟随他统一天下的步伐。

根据先南后北的政策,到了这个时候,打完了后蜀,接下来就应该到了打南汉的时候了,南汉,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云南那一片,后蜀就比较靠南了,它比后蜀还靠南,他在后蜀的南边,在打之前,我们本应先简单来介绍一下南汉的,但在这里我们先不说它,因为赵匡胤打的根本就不是它,怪事发生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赵匡胤在打完后蜀后,突然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政策,放弃南汉,转攻北汉.

这是怎么回事,赵匡胤不按套路出牌啊,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理由和原因,此事也不例外,其实要怨,就得怨到北汉自己,北汉自己内部此时发生大乱,它给了人家赵匡胤可乘之机,俗话说的好,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落水狗不打白不打,打了也不白打,北汉内部的破裂吸引了赵匡胤的目光,算啦,先不管南汉了,你兄弟北汉在召唤我,哥先去灭了你兄弟,再回来找你。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小朋友埋怨了,你说了这么久,到底怎么回事,请大家稍安勿躁,待我从头说来。

现在呢,我们先说一下北汉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此时此刻的北汉,的的确确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天大的事,此前一直跟柴荣,赵匡胤较劲的刘钧,驾崩。什么,这不算大事,再立一个,不不不,这就是天大的事。

我们可以说的公正一点,刘钧,至少对于北汉来说,是一个好皇帝,确确实实的好皇帝,可能又有人会有疑问了,既然是好皇帝,那就得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把国家治理的海外生平啊,但是他呢,怎么把国家治理的内忧外患,而且还穷的叮当响,像孟昶那样倒还情有可原,毕竟人家让百姓有了钱,也不枉一代明君,刘筠这可怎么算。

这里我为刘筠正言,你来当这个破地方的皇帝,你还不一定比刘钧强呢。

刘钧怎么死的,愁死的,想想刘钧光荣的一生,给契丹当过儿子,跟柴荣干过,跟赵匡胤干过,和李筠合作过,和李重进试图合作过,纵观刘钧一生,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存,为国家的生存不断努力,摸爬滚打了一生,流过泪,吃过苦,当过孙子,扒过土,累的像个二百五,可是就是这样的努力,最后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刘钧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扩大国土,百姓富强,我并不否认梦想的力量,但这个梦想如果想要实现,就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如果没有柴荣,没有赵匡胤,当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占据更好的优势,并且对手的能力也远高于自己的时候,请你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梦想想一想,铁杵的确能磨成针,但木料只能磨成牙签,如果坚持的下去,我坚信,一定会有看见光明的一天,如果坚持不下去,不要太倔强,请适可而止,急流勇退并不可怕,败在强大无比的人手中也并不丢人,好了,我闲话少说,我们来看看刘钧究竟怎么了。

第一,为了养契丹这个爹,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储蓄,结果人家契丹还不一定领情,你北汉要是不紧紧抱住契丹的大腿,人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不承认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了,到时候赵匡胤再打过来,人家不帮你,你就惨了。

再有,为什么穷,光养爹也不够,还得有自己的实力吧,养兵那是必须的,结果导致的是什么,本来国家就小,纬度还高,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杂交水稻,杂交小麦,国家百姓产的那点粮食是相当的费劲,几乎全都用在这两方面上了,北汉真可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这么的艰苦,刘钧还是再咬牙坚持,拼了命的想保障自己的这个小国,结果,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改了姓,刘钧更加不幸了,赵匡胤比柴荣还损,知道硬打北汉费劲,总有契丹帮忙,于是先打南边,过后在收拾北汉,可是赵匡胤他怕在自己打南边的时候北汉捣乱,就想先跟北汉打个口头协议,告诉他,我现在不想打你,我就是去把曾经的故土收回来,在我打南边的这段时间里,你就不要捣乱啦,等我收拾完南边,再来请你喝茶,北汉也同意了,为什么同意呢,这也是无奈之举啊,赵匡胤为了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就在他们每年小麦苗刚刚出来的时候,让边地的将领们派一些骑兵去‘看望’他们,顺便踏踏青,图个吉利,也不跟你们打仗,也不欺负你们的百姓,就在刚出来的苗上踩上几脚,争取你今年能来个大减产,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你北汉目瞪口呆,无可奈何。

就这样,本来年产量就不多,这样一踩,好了,这下爹更难养,兵更难招了,国内乱七八糟,只好先顾国内,等到人家赵匡胤南边整完了,我们在顾他吧。

没钱,养兵,养爹,本来就不够了,可是,大臣也得养啊,虽然北汉的大臣不多,但那也是一大笔开销,尽管官员们的工资本来就很低,但为了国家,只能更降一层楼了了。

这一切,也就直接导致了北汉的人才流失,人才一流失,干活效率就下降,效率一降,财富就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白话大宋朝】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章 解脱吧,刘钧〗地址https://www.xsdd.net/332/3322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