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3)

直至晚上十点多钟,--&网--哉的--&网--,还有几次夜间巡逻,发现有人翻墙而入,在面对叶海精心打造的“钢铁巨柜”束手无策时,才被赶来的厂卫惊跑。据几个做过特种兵的厂卫头目估测,那些人都是有专业水准的个中好手,应该是哪个企业派来的商业间谍。

这让叶海着实紧张了一下,让人加强了夜间防卫,自己出入都带着两个身材膘悍,武艺出众的厂卫高手随身保镖。生怕别人见车间进不去,打他这个董事长的心思。

严加防范了一阵子,却什么事情也没有。白让顾燕笑话他胆小如鼠,丢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讪讪然撤了保镖,又回到正常生活当中去了。

※※※

当中某一日叶海接到老妈电话,冲口就问他“最近成都新成立的一个什么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叶海和他什么关系。”

把他吓了一跳,知道这事终于传到老家去了。小心打探老妈口气,看她知道多少。老妈倒没多想,随口告诉他是老爸在单位老被人笑话他养了个大款儿子,不去跟着享福还上的什么班啊。老爸当然不信,中国人同名的海了去了,尤其是单名字的。说句夸大点的话,在街上叫一声包准有几个人回头答应。

和同事解释几句,可人家照旧调笑不误。心中郁闷,回家让老妈打电话问一下,也好让他们心里踏实些。

见事情还没败露,叶海松了口起。他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和家里解释这两年来在外面发生的事,此时穿邦,势必在说词上漏洞百出,徒然增添父母的忧虑。等有了个全盘计划,再向他们开口也不迟。

当下把老爸得出的同名同姓的想法,又好好给老妈加深巩固了一遍,才在她叮嘱和小燕多回家跑跑的唠叨中挂了电话。

此事叶海仅在脑中想了一下,还没来的及征求顾燕的意见,就被接踵而来的各式业务洽谈给冲到脑后去了。

进入十月,连续奋斗了两个多月结了几笔大业务的公司,开始清算开业第二季度的帐目,其结果让所有董事们傻了眼。

第一季度三个月公司总产值四千万,实现利润一千五百万。第二季度到目前为止,已接订单总值20亿,已完成11个亿,利润达4。5亿。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把公司总资产翻了一倍半。平均每月净赚1。6个亿,已比“凯华公司”全年总产值还要多。这还是因为机械生产跟不上,如有充足的合钢仪只怕在这基础上还要翻一翻。这样的敛钱速度让已有些心理准备的诸人仍是大吃一惊,欣喜之下一个个都有些忘形了。

众人召开了个简短的董事会议,拟定资金暂时不做挪用,等明年将厂区再扩大一倍,把年产量提到200万吨以上,以缓解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顺便寻块合适地皮兴建一个“星华”别墅群,将公司管理人员统一安置,方便管理和保护。

※※※

与此同时,在金秋十月的北京中南海勤政厅。一份详细“星华科技钢铁制造有限公司”以及相关资料被送到国务院总理的办公桌上。年过半百的杜总理正认真的翻阅着这份刚被整理完善送上来的报告。

“星华科技钢铁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10日,其前身为海星钢管加工厂。注册资金3。05亿,目前公司职工180余人。董事长叶海(另附,关键人物)总经理徐东,董事会成员苏企贵,蔡鹏,李应平(均为凯华机械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该公司成立初始,其内部情况就极为隐晦。在该公司所在地的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几次到访视察,均未看到其机械设备……”

“其最新产品代号“星钢”的板材,经国家最高检测机关及科学院钢铁科技专家共同论证,一致认为其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由美国xx钢铁集团于2003年研制开发的世界最先进20mnva系列板材。开创了我国钢铁产品首次荣登世界最顶尖行列的先河,可做为我国钢铁产业进军世界先列的一大里程碑。”

“在对曾到该公司现场观测的技术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其机械设备的工业流程非常简洁。虽未看到机械原形,但从各方面观察及调查过程中得到的零散资料来看,其设备的先进与体积之小已超出目前所知常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星华公司的生产技术设备是存在跳跃性的突前发展。这在附后的对其董事长叶海调查中,发现的惊人秘密所能证实。”

另注“由于有关部门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其生产设备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导致过早批复了专利和专项生产,虽事后做了一些补救措施,终还是未能将此事缓压下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所幸该公司防护相当严密,再配以国安部门的大力布控,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机械设备泄露情况。”

“星华公司”资料之后是对其董事长叶海的专门调查资料,他的二寸免冠照片赫然贴在最上方。总理在对着照片端详了分余钟后才接着看下面的详细资料。

※※※

“叶海,男,25岁。父叶成林,宜宾市歧县林业局某科室课员。母金秀兰,宜宾市歧县某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海涛汹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章〗地址https://www.xsdd.net/309/3094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