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6/12)

长大了。

等到下面一双龙凤胎出生,家里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

为了养家,她父亲柳世贵贩卖了几趟鸡鸭,挣了点钱,钱还没捂热呼呢,柳世贵就被拉到会上□□,罪状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搞投机倒把”,直接对他管制劳动。

家里没了父亲这个顶梁柱,母亲生产后又落了病根,就只能由哥哥和她来撑起这个家。

这一撑就是8年,直到她现在都25岁了,都没嫁出去,当然这里面也有所谓“成分不好”的原因。

“呼……总算赶上了……”柳金桂气喘吁吁,双腿的膝盖微微向前弯曲,双手撑在膝盖上,篮子差点就要底着地了。

“金桂姐,你……找我是有什么急事吗?”柳彦之放下手上的大布袋。

柳金桂已经站了起来,手里还是挎着篮子,丝毫不见刚才的狼狈,

“额,也不是啥大事啦。是这样的……柳彦之同志,队长说给你们放一个星期的探亲假,俺是想问问你,是不是要回上海?”

虽然按辈分,柳金桂算是柳彦之的堂姐。

可为了表明他们这些“分子”绝不腐蚀群众,也为了表明群众已经和他们“划清界限”,她也只能称呼柳彦之为“同志”。

“嗯,七天后,我就回上海看看爸爸妈妈,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柳彦之问。

“柳叔前些年一直寄钱给俺家……俺想谢谢他,就想让你帮俺捎带点东西给柳叔。”柳金桂掀开竹篮子里最上面的白布,从里面拿出三双布鞋递给柳彦之。

有两双是黑色的、一双是蓝色的。

“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俺自己做的布鞋,纳了厚底,耐穿,用的也是好布。黑的给柳叔,蓝的是给你的。”

“这……”柳彦之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三双布鞋,除了春大娘前几个月给他做了两双让他下田出工穿,这还是第二次有人给做他布鞋呢。

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收?

“是不是俺做的式样太土了,你不喜欢?”柳金桂似乎有点低落,“那……俺去供销社买?”

“不、不用买……”柳彦之双手接过来,“就这个可以了,鞋很好,这种鞋子穿着很舒服,我爸爸一定会喜欢的。我代爸爸谢谢你啊。”

“不、不用谢,要谢也是俺谢谢你们家。”柳金桂摆摆手,“对了,俺也该回家做饭了,你也回去吧。”

“好。”

“那俺回家了。”柳金桂转身离开。

柳彦之看了看手上的布鞋,鞋底的针脚密得几乎无法用肉眼看见。

据春大娘说纳鞋底是把白布若干层重叠,中间抹上糨糊,然后用白线一针一脚细细的纳过去,针脚越细密鞋子的寿命越长。

金桂姐好像就是通过做布鞋来补贴家里的,算起来也有8年的手艺了。柳彦之心想。

这时距离放探亲假回家还有7天。

这第一天,柳金桂就开了个好头。

第二天,柳彦之在小菜地除草的时候,本家的柳世贵叔叔就找上了他,给了他一瓶莲藕酿的酒,让他回去带给他父亲。

第三天,叶元杰的大伯叶大贵还有生产队长都送了些腌腊肉来,让他回去带给他父亲。

第四天,是一些受到他爸爸资助读书的本地青年们,每人抄了一篇mao主席的诗词,集结成书,让他回去带给他父亲。

第五天,是叶柱国给了他一个手表,让他回去带给他父亲。

第六天,叶二贵和春大娘也各自准备了不少东西,让他回去带给他父亲。

最后一天,看着这满满当当的行李,柳彦之忍不住微笑,来了柳叶斋之后,他才知道他父亲为这个家乡做了不少事,修路、修桥、资助学生……,乡亲们受了好处,也是记在心里的,还起人情来也不含糊,他来了这里后,对他也是厚待的,让他捎带东西给他父亲,也会另外准备一份给他。

柳彦之此刻心情无比愉悦,不是因为即将要回家了,而是因为他感觉到这个偏远荒凉的小村庄,也许可以被当做家。

☆、15、扒车

革命师生串联乘坐火车证

自上海站至杭州站

乘1967年1月20日306次车有效

凭本证按指定日期、车次,可免费乘车,到站收回,过期无效。

编号:0083859

1966年8月,在“党中央”的支持鼓舞下,开始了全国大串联。

那时候,只要你弄到一身黄军装,戴上红袖章,出身贫下中农,就是“红卫兵”,就能胆大包天地享受“革命”待遇,比如乘车不买票,吃饭不花钱,免费住“红卫兵接待站”……

当然了,在新时代,所有的旧事物将都被取代。

当初的红卫兵如今已经转为知青。

现在已经不流行红卫兵的那一套,也没有了红卫兵所谓的“特权”。

不过,不花钱坐火车,也就是俗称的:“扒车”,在某些地区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时代的剪影】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六章 (2)〗地址https://www.xsdd.net/297/297331/27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