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结论(2)(2/3)
桥:连接两个黑洞的时空的细管。还请参见虫洞。
电荷:粒子的一个性质,由于这性质粒子排斥(或吸引)其他带有相同(或相反)符号电荷的粒子。
电磁力:在带电荷的粒子之间引起的力;它是四种基本力中第二强的力。
电子:带有负电荷并围绕着原子核转动的粒子。
弱电统一能量:大约为100吉电子伏的能量,在比这能量更大时,电磁力和弱力之间的差别消失。
基本粒子:被认为不可再分的粒子。
事件:由它的时间和位置所指明的在时空中的点。
事件视界:黑洞的边界。
不相容原理:两个相同的自旋为1/2的粒子(在不确定性原理设定的极限之内)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
场:某种充满空间和时间的东西,与它相反的是在一个时刻只在一点存在的粒子。
频率:对一个波而言,在1秒钟内完整循环的次数。
伽马射线:波长非常短的电磁射线,是由放射性衰变或由基本粒子碰撞产生的。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基于如下思想的理论,即科学定律对所有的观察者,不管他们如何运动,都必须是相同的。它将引力解释成四维时空的曲率。
测地线:两点之间最短(或最长)的路径。
大统一能量:人们相信,在比这能量更大时,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之间的差别消失。
大统一理论(GUT):一种统一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的理论。
虚时间:用虚数测量的时间。
光锥:时空中的面,在上面标出光通过一给定事件的可能方向。
光秒(光年):光在1秒(1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
磁场:引起磁力的场,现在和电场合并成电磁场。
质量:物体中物质的量;它的惯性或对加速的抵抗。
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炽热的早期宇宙的灼热的辐射,现在它受到如此大的红移,以至于不以光而以微波(波长为几厘米的射电波)的形式呈现出来。
裸奇点:不被黑洞围绕的时空奇点。
中微子:只受弱力和引力影响的极轻的粒子。
中子:一种和质子非常类似的但不带电荷的粒子,在大多数原子的核中大约一半的粒子是中子。
中子星:在超新星爆发后,有时一个恒星中心的物质的核坍缩成一团密集的中子,这种余下的冷的恒星称做中子星。
无边界条件: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没有边界的思想。
核聚变:两个核碰撞并合并形成单独的更重的核的过程。
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只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核中强作用力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
粒子加速器:一种利用电磁铁能够对运动的带电粒子加速,并给它们更多能量的机器。
相位:对一个波,特定的时刻在它循环中的位置:种它是否在波峰、波谷或它们之间的某点的标度。
光子:光的一个量子。
普朗克量子原理:光(或任何其他经典的波)只能被发射或吸收分立的量子,其能量与它们频率成正比,和它们的波长成反比的思想。
正电子:电子的反粒子(带正电荷)。
太初黑洞:在极早期宇宙中产生的黑洞。
比例:“X”正比于“Y”表示当Y被乘以任何数时,X也如此;“X反比于Y”,表示当Y被乘以任何数时,X被那个数除。
质子:一种和中子非常类似的但带正电荷的粒子,在大多数原子的核中大约一半的粒子是质子。
量子力学:从普朗克量子原理和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发展而来的理论。
脉冲量:发射出射电波规则脉冲的旋转中子星。
量子:波可被发射或吸收的不可分的单位。
量子色动力学:描述夸克和胶子相互作用的理论。
夸克:感受强作用力的(带电的)基本粒子。每一个质子和中子都由3个夸克组成。
雷达:利用脉冲射电波的单独脉冲到达目标并折回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对象位置的系统。
放射性:一种类型的原子核自动分裂成其他类型的原子核。
红移: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的红化。
奇点:时空中的一点,在该处时空曲率(或者一些其他的物理量)变得无限大。
奇点定理:这定理是说,在一定情形下奇点必须存在,特别是宇宙必须起始于一个奇点。
时空:四维的空间,上面的点是事件。
空间维:三维中的任何一维——也就是除了时间维外的任何一维。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基于如下思想的理论,即科学定律在没有引力现象时,对所有进行自由运动的观察者,无论他们的运动速度如何,都必须相同。
谱:构成一个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时间简史】最新更新章节〖第29章 结论(2)〗地址https://www.xsdd.net/258/258477/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