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文贤皇后(1/2)
在众人的围观之下,新郎海昌言和新娘白世音喝了合卺酒,吃了同牢盘。海昌言对白世音交待了几句,便去外头招待宾客去了。
白世音坐在梳妆台前卸下凤冠,脱下喜服。这时突然听见一声声沉闷的钟声从远处传来。白世音停下了手头的事儿,一声声数着钟声:“一,二,三,四,五,六!”
直到钟声停了,白世音还愣在原地,半天反应不过来。
白世音的侍女秋雨从外面进来,说道:“姑娘,外头下雪了。”然后一边掸落身上的雪花,关上门窗,一边嘟囔道:“这一声声的,是什么声音啊?”
白世音楞楞地说道:“皇后殿下薨了!”
贞顺十五年正月初五,皇后王氏病逝于凤仪殿,终年三十八岁。是日,干旱数月的关中大地普降大雪,天地皆白。圣人哀恸不已,亲赐谥号“文贤”。
贞顺十五年正月初七,扶疏在南门外折柳,送别父母。扶疏心有不忍,但又不想让父母担心,强忍着泪水,一手拉着季开远,一手拉着史氏,一遍又一遍地交待着琐事:“我特地买了些祛湿补气的药材,已经交给吴妈妈。还有婆婆送的人参,你们要常吃,保重身体!”
季开远倒是十分豁达,安慰女儿道:“别难过阿凝。阿爷阿娘此去不是受苦去了,而是从头再来。况且阿爷还要风风光光地再回长安来呢!你就别担心了,你阿娘我也会照顾好的!倒是你,照顾好自己,也看顾着阿墨些!”
扶桑听到父亲让姐姐照顾自己,坚毅地说道:“阿爷放心,我会保护姐姐的!功课我也会更加刻苦,来年金榜题名,定不叫阿爷失望!”
“好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你们回去吧,我们走了!”季开远说完,扶着依依不舍地史氏上了马车。
季开远翻身上马,缰绳一勒,马儿嘶鸣。
“驾!”马儿向前小跑,风声送来季开远的诗句:
“朝持玉笏登金銮,夕贬潮州路八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韩愈、***、岳飞三首著名诗句的诗大杂烩)
按照规矩,前七日王公大臣和命妇们日日都要去宫里哭丧守灵。
随着在司礼力士的主持下,众人的哀哭之声此起彼伏。表面的哀痛之下,是众人各怀鬼胎的小心思。
福宁公主混在人群中,极不情愿地跟着做做样子,心中冷笑:皇后殿下还真是弱不禁风呢!一碗驱寒的姜汤让皇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染了风寒,自己的大仇终于得报!福宁公主撇了一眼跪在旁边的王蹊,心想,这个废物若是继续废下去,相安无事倒也还好。若是他在公主府里生事,那就送他去和他姑姑团圆。
王蹊对自己亲姑姑的薨逝无动于衷。他本就在金银福窝里长大,才不操心什么家族繁盛、权力金钱。他的父亲本对他也给予厚望,可自从与扶疏和离之后,王韶明似是也放弃了让他建功立业的想法。本也不愁吃喝,王蹊也不谋什么差事,整日里只吃喝玩乐。跪了这么久,王蹊倒也不觉得累,只是担心晚上回去晚了,自己新纳的妾室恐要等不及了。
永王在王皇后刚刚薨逝时,也曾伤心了一会儿。伤心归伤心,该庆幸还是要庆幸:太子之位本就靠母后偏心撑着,如今母后仙去,舅舅没了实权,离自己心愿达成也该不远了吧!永王在心中盘算着,该如何扳倒太子呢?回头和幕僚门客们好好商议商议,得想个万全之策。
崔氏像个木头人一样跪在那里,跟着众人起起伏伏,内心毫无波澜。自从王韶明出事之后,她也渐渐冷静下来。和离代价太大,又不想稀里糊涂地就这么过下去,于是关了宜福居,只留红玉一人伺候。日日在宜福居里吃斋念佛,不问外事。如今王皇后薨逝,她还顶着娘家嫂子、赵国公夫人的名头,只能进宫哭灵。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太子完了,王家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太子在灵前几次哭晕过去,醒了之后又几次欲以头触棺,都叫旁边侍立的宫人拦住了。太子心里明白,自己这两年确实是有些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父皇交待的差事,也出了几次差错。全靠母亲和舅舅多方筹谋,自己的太子之位才能稳稳地坐到今日。如今母后仙逝,舅舅被罢官,等待自己的又是什么呢?还不如一头撞死跟着母后去了,既能全个忠孝之名,又能保住太子的名号?可恨的宫人啊,你们何故要拦着我呢?
郑夫人向怀孕的海氏告了假,自己本就年纪大了,跪了一天下来,已经有些支撑不住。心中像其他命妇那样祈祷时间再快一些,这七天的哭灵赶紧过去。
终于,天渐渐黑了。皇子公主们晚上轮流守灵,官员命妇们则长长舒了一口气,装模作样地再嚎哭了几声,跌跌撞撞地起身,在使女的搀扶下,往宫门口走去。
扶疏每天早上亲自送公婆至宫门口,晚上又亲自来接。见郑广夫妇出了宫门,扶疏赶紧迎上前去,扶疏亲自把二老扶上了马车。一直很抗拒坐马车的郑广此时也不讲什么“女人才坐马车”的话了,颤颤巍巍上了马车,往卢国公府而去。
到了家,扶疏一边伺候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军家有二嫁妻】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八章 文贤皇后〗地址https://www.xsdd.net/130/13067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