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家公子(2/4)
宋国、鲁国为什么臣服于楚国齐国,就是因为他们是小国。而如今齐国要裂土封人,楚国不拍手叫好竟然还反对,还请大王教教我是为什么。
楚怀王愣在那里半晌,想想也对,此事就此作罢。
按照这个理论,这田婴兄应该是治国无能、嫉贤妒能的典型,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的,真没点本事,怎么能在战国立住脚。
只讲两个例子:
田婴有了薛地,打算筑城,其心甚坚。
门客对他说,海里面的大鱼,网不能捕,鱼钩不能钓,但是一旦被冲上岸,那就无计可施了。齐国是你的水,没有了齐国,就算薛城修的再好也不过是冢中枯骨尔。
田婴于是不再修城,而是专心在临淄处理政事。
田婴很喜欢齐貌辩,但是齐貌辩这人毛病多多,大家都不喜欢。门客士尉劝说不听,直接走人了。儿子田文博有贤明,招贤纳士,也说齐貌辩这人不能亲近,可是田婴置之不理。
等齐宣王上位之后,对弟弟田婴恨之入骨,田婴也很识时务的跑回薛地,从此打算终老此生。
齐貌辩于是挺身而出,愿意去劝说齐宣王。
田婴则表示,我哥哥讨厌我讨厌的很,我父亲都调节不了,只好给我安排在了薛地,你去不是送死吗?
齐貌辩说,我就是奔着死去的。
姑且不说他有没有这能力,便是这份士为知己者死的勇气,便值得称赞。孟子也说,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大概如此。
比如官燕,这人得罪了齐王,在齐国混不下去了,于是要周游列国想找份差事,对自己的门客说,谁愿意跟我一起走,无人答应。
官燕悲愤不已,说天下间为何难求义士啊?
田需对他说,想想当初,你的门客吃糠咽菜,你吃的鸡鸭鱼肉,你门客穿破衣烂衫,你穿的绫罗绸缎,是你不好好待义士,而非天下间没有义士。
果然齐宣王听说田婴的好朋友来了,怒气勃发,还没去找你你就送上门,见了之后就说,听说田婴对你言听计从的好朋友?
齐貌辩说,是朋友,但却不言听计从。当初大王是太子的时候,我就劝田婴,说大王面目凶恶,将来肯定对你不利,不如想法废了他。田婴说不忍心。后来田婴到了薛地,楚国上将军昭阳用几倍的土地想要换薛地,我劝他同意,田婴说父亲的宗庙在薛,怎么都不会跟人换的。
齐宣王听后气消了,让齐貌辩接回田婴,自己去城外迎接,回忆往事痛哭流涕,非要田婴当齐国的国相。
既能纳谏,又有识人之明,这人决不能差到哪里去。
当然,我还是认为田盼更厉害点,严格说来这位田婴兄只是一位过客,也称不上什么英雄,我也不至于拿他列个单篇,可是谁让人家有个好儿子呢。
战国的时候,兼并的厉害,各国都在招贤纳士,王侯将相也不例外,拿到的俸禄收到的税,一多半就用来养门客,而其中又以四个人最为出众,要说开先河的,还要说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生年不详,但是生日很清楚,是五月初五。
田文的父亲是田婴,这位老爹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的生母又是普通的妾侍,按理说是一辈子抬不起头了。
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在当时有种说法,叫妨父母。田婴这么多儿子,人人分摊一点爱,对田文谈不上什么感情,还担心将来害了自己,于是让他母亲悄悄地处理了他。
你有四十个儿子,可是我只有这一个啊。
田文母亲不干,悄悄地养大了,而且儿子也多,田婴自己也分不清楚,而且田文母亲人缘好,身份也低,没人告密,也就过去了。
等田文差不多懂事了,母亲想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拜托田文的哥哥们带着他去见田婴,起码认认父亲是谁。
田婴见了田文,想起了当年那档子事,怒气勃发,早就让你杀了他,不下手,长这么大了才跟我说,我还能自己动手不成。
田文于是问父亲,你说五月五出生的孩子不好,为什么?
父亲说,五月五出生的孩子,长到门楣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害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所以留不得。
田文反问,人的命是上天决定的还是门楣决定的?
父亲没回答。
田文说,若是上天决定的,那听天由命好了,若是门楣决定的,加高门楣不就行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父亲有点惊异,让他出去玩,想着认命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偷偷加高门楣。
其实我倒觉得田文的话不是自己想的,很可能是母亲或是父亲的门客想好的说辞,然后让田文复述一遍,不过真要说田文聪明,倒也不假,比方换个人,可能面对着生气的父亲,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背好的也忘得一干二净。
这是小田文的大优点,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不害羞的田文跟谁混的都不错,待人接物很有一把刷子,慢慢的田婴也接受了现实,并且对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春秋英雄志】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世家公子〗地址https://www.xsdd.net/130/130489/12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