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布衣还乡(1/3)
姑苏城外西门码头,乘筏子顺着碧波荡漾的苏河而下,两岸尽是青山秀水,田野萧瑟。大约行上百里水路,便是周庄水乡。>
苏尘盛着一条竹筏,顺流往周庄水乡方向而去。>
竹筏上,还有他在姑苏城的布铺里剪的几匹新布,还有布鞋。>
腊八刚过,不久便是新年,可以给爹娘和弟妹置办几身新衣裳。此外,还有几斤白面和剁好的猪肉馅,一些油盐酱醋芝麻等调料,用来包饺子、元宵煮汤圆。>
筏子走了许久。>
晨雾濛濛,寒风瑟瑟,隐约可见远方一座水乡的朦胧轮廓。>
却见,河底深处,一缕微弱的银光闪闪,宛若一道灵动的银线,璀璨动人。>
若是寻常之渔夫从河中过,显然会忽略过去。纵然是有人发现,也只能惋叹,捕捞不得。>
咦~!>
苏尘诧异,眉头一扬。>
伸手,在水面轻轻一拍。>
“噗~!”>
水面微微一震,荡起一片涟漪,一股震荡之力传到数丈河底。>
这条正在河底欢快游着的半斤重的银脊刀鱼,被生生震昏,翻着肚皮浮出水面。>
苏尘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捞起这条银脊刀鱼,用一条草绳一头穿上鱼鳃一头系着尾巴,提着这珍品鱼放在筏上。>
不多久,便来到周庄水乡的河道。>
...>
周庄远离喧嚣的姑苏县城和运河水道,地处偏僻闭塞的水乡,镇子里多为渔民,小桥流水人家,平日很是安宁。>
清晨时分,炊烟袅袅。>
周庄家家户户正生火做饭,或是准备下田干活,或是下湖捕鱼。>
一棵老鸦树旁,缆绳系泊着一艘陈旧的老渔船。>
苏家世代打渔为生,在陆地上无田无房,只有一艘破旧的老渔船可依河而住。>
渔船头灶台的一口老瓦罐里,苏老娘正在灶台前吹柴生火,熬着一小锅稀粥。粥不多,勉强吃几口,下湖打渔才有力气。>
苏老爹脸上满是皱褶,蹲在灶台边,拿着一杆寒烟斗在灶台火里点上寒烟,吧嗒吧嗒沉闷默默的抽着。在野地里采摘的老寒烟叶,很是干烈。>
“爹爹,哥哥今年会回来么?”>
二弟捧着一个碗,舔着干裂的嘴唇,和三妹一起眼巴巴的等着喝粥。>
他年幼懵懂,只隐约记得有个哥哥。这些年,他也常听爹娘说,哥哥去了姑苏药王帮,已经很多年。>
苏老爹、苏老娘相顾无言。>
当年,因为他们商量着将大娃卖去城里大户人家一事,伤了大娃的心。>
大娃虽不曾有怨言。>
但是这些年,终究不肯回乡再相见。>
“唉~,可能会吧!二娃喝完粥,带着三娃去河边玩吧!”>
...>
苏尘乘竹筏在河道里走着,看到那条熟悉的老渔船。>
还有两个眉目有些熟悉,面相又有些陌生的七八岁小娃,在老渔船附近的河岸上玩耍。>
二弟,三妹?>
苏尘心头不由一紧,在老渔船外犹豫了一下,上了渔船掀开破布帘,见到了数年未曾见的苏老爹和苏老娘。>
爹娘仍然住在这条竹棚泥巴的老渔船里,床榻上是几条破棉席,堪堪能够抵挡住刺人的寒风。>
床边还一双打了无数补丁的鞋子上,沾满了厚厚几层泥巴。>
苏老爹和苏老娘正在灶台旁烤着火,喝着粥,商量着一会儿去哪里打渔。突然,看到一名布衣青年人掀开破布帘子,站在老渔船外。>
“爹、娘,我回来了!”>
苏尘提着几个大包小包,一身布衣,站在老渔船门口,笑望着他们。>
“大~,大娃!”>
苏老爹一愣,一时手足无措,老烟斗哆嗦着,不知该放哪里。连忙将船里的一条旧凳子搬了出来,拍去灰尘,让苏尘坐。>
“爹,今天别打渔了。”>
苏尘笑道:“我在城里扯了几匹布,还有几斤白面、猪肉馅,晚上包一顿饺子吃吧。还有这条鱼,回来的路上捞到的。一会儿熬汤,让二弟三妹也一起喝。”>
“回来就好,娘晚上给你包一顿饺子!孩子他爹,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刨鱼。”>
苏老娘高兴的眼泪都流出来,忙里忙外,烧水煮饭,给苏尘熬鱼汤。>
苏老爹愣着没动,默默的看了一下那条鱼,太湖三珍之一的银脊刀鱼!半斤重,卖到县城客栈,少说也值个五六百铜钱。>
他打了一辈子的鱼,从未尝过这鱼是什么滋味。这么值钱的东西,哪舍得吃啊!真是败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是仙凡】最新更新章节〖第121章 布衣还乡〗地址https://www.xsdd.net/126/126208/121.html